第1章绪论汽车电气设备(第2版)凌永成_电子课件

第1章绪论汽车电气设备(第2版)凌永成_电子课件

ID:37839722

大小:265.8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6-01

第1章绪论汽车电气设备(第2版)凌永成_电子课件_第1页
第1章绪论汽车电气设备(第2版)凌永成_电子课件_第2页
第1章绪论汽车电气设备(第2版)凌永成_电子课件_第3页
第1章绪论汽车电气设备(第2版)凌永成_电子课件_第4页
第1章绪论汽车电气设备(第2版)凌永成_电子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1章绪论汽车电气设备(第2版)凌永成_电子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汽车电气设备沈阳大学凌永成配套教材信息教材名称:汽车电气设备(第2版)教材主编:凌永成教材定价:38RMB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次:2010年3月第2版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301-16916-2教材所属系列:21世纪全国高等院校汽车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规划教材第1章绪论1.1汽车电气设备的作用汽车电气设备(electricaldevice)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安全性、排气净化及舒适性。例如,为使汽车发动机获得最高的经济性,需要点火系统在最适当的时间点火;为使发动机可靠起

2、动,需采用电力起动机;为保证汽车工作可靠、行驶安全,则有赖于各种指示仪表、信号装置和照明灯具等电器的正常工作。蓄电池、发电机、起动机、点火系统、照明信号系统、仪表信息等传统的汽车电气设备是汽车的基础组成部分,也是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基础。多年来,汽车电气设备一直在汽车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将继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基础电气设备将向提高品质,提高性能的方向发展,辅助电器将向进一步拓展种类,扩大应用范围的方向发展。1.2汽车电气系统的特点1.双电源在汽车电气系统中,采用两个电源(蓄电池和交流发电机),两者互相配合,协同工作。即使是在极端条件下(如发电机损坏,不发电

3、),光靠蓄电池供电,汽车也能行驶一定里程。2.低电压汽车电气系统的额定电压(ratedvoltage)有6V、12V、24V三种。汽油发动机汽车普遍采用12V电源,柴油发动机汽车多采用24V电源(由两个12V蓄电池串联而成),摩托车采用6V电源。汽车运行中的实际工作电压,一般12V系统为14V左右,24V系统为28V左右。3.直流供电现代汽车发动机是靠电力起动机起动的,起动机由蓄电池供电,而向蓄电池充电又必须用直流电源,所以汽车电气系统为直流系统。4.单线制单线制(单线连接)是汽车电路的突出特点之一,它是指汽车上所有电器设备的正极均采用导线相互连接;而负极

4、则直接或间接通过导线与金属车架或车身的金属部分相连,即搭铁(Putupiron,亦称接地,earthing或grounding)。任何一个电路中的电流都是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经导线流入用电设备后,再由电器设备自身或负极导线搭铁,通过车架或车身流回电源负极而形成回路。由于单线制导线用量少,线路清晰,接线方便,因此广为现代汽车所采用。5.负极搭铁采用单线制时蓄电池的一个电极需接至金属车架或金属车身上,俗称“搭铁”。蓄电池的负极接金属车架或金属车身称为负极搭铁(negativeearth)。蓄电池的正极接金属车架或金属车身称为正极搭铁(positiveearth)

5、。6.并联连接各用电设备均采用并联连接,汽车上的两个电源(蓄电池与发电机)之间以及所有用电设备之间,都是正极接正极,负极接负极,并联连接。由于采用并联连接,所以汽车在使用中,当某一支路用电设备损坏时,并不影响其他支路用电设备的正常工作。7.设有保险装置为了防止因电源短路(火线搭铁)或电路过载而烧坏线束,电路中一般设有保护装置,如熔断器(短路保护)、易熔线(过载保护)等。8.汽车电线(导线)有颜色和编号特征为了便于区别各电路的连接,汽车所有低压导线必须选用不同颜色的单色或双色线,并在每根导线上编号,编号由生产厂家统一编定。9.由相对独立的分支系统组成1)电源

6、电路;2)起动电路;3)点火电路;4)照明信号电路;5)仪表报警电路;6)辅助装置电路1.3汽车电气系统的发展趋势——电压升级在现代汽车中,电气设备越来越多,电气负荷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汽车电源系统提供更多的电能,电压升级已经成为汽车电气系统的发展趋势。目前,学术界提出的汽车电压升级方案有两种,一种是全车42V单电压方案,另一种是14V/42V双电压方案。全车42V单电压方案是将目前汽车上采用的14V电源改为42V。14V/42V双电压方案是指在车上根据用电设备的特点,采用14V与42V并存的方法,有针对性的对电气设备提供不同电压的电源。GAMEOVER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