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7陈雪清板书

06207陈雪清板书

ID:37842232

大小:4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01

06207陈雪清板书_第1页
06207陈雪清板书_第2页
06207陈雪清板书_第3页
06207陈雪清板书_第4页
资源描述:

《06207陈雪清板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微格教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教案课题《归园田居》培训目的提问及板书技能教学目的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熟练地背诵。2.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时间分配授课行为(讲解提问的内容)技能要素学习行为(预想的回答)教学媒体板书内容一、导入请同学们打开课本209页,今天我们学习第30课《诗四首》之第一首《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上个单元我们已经学过了《桃花源记》,对陶渊明我们已不陌生。而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他的这首《归园田居》,更进一步地来认识这位诗人。二、整体感知:全班朗读课文

2、三、品读诗文(一)提问1、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2、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明确:(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二)初步把握诗歌的内容(叫学生用自己的话翻译一下诗句)1.注意几个字词① 晨兴:早起

3、。理:治理。荒秽:杂草丛生。② 荷锄:扛着锄头。③ 长:丛生。但使:只要让。2.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情形?明确:从“种豆”“草盛”“夕露”可以判定,时间当是农历三四月间即春末夏初。3.诗人到田间去干什么?(锄草)锄了多长时间?1.板书2.提问技能1.明确:“归”(1)明确:官场(2)明确:官场腐败黑暗、尔虞我诈,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3)明确:田园3.事情:锄草、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官场官场腐败黑暗田园① 晨兴:早起。理:治理。荒秽:杂草丛生。② 荷锄:扛着锄头。③ 长:丛生。但使:只要让。时间

4、:春末夏初。明确:从“晨兴”到“带月荷锄归”,可以看出他干了一整天。讲:诗的前四句只记给豆田锄草一事。第一句交代种豆的地点,“南山”当指庐山,诗人家在柴桑,在庐山之北,故以庐山为“南山”。第二句说锄草的原因i草长得茂盛,把地里的营养都吸收了去,豆苗长不起来,自然非锄不可。第三句说一大早就去锄草:第四句说归家已是月儿初升之时。4.第五句中“道”是指什么说的?讲:诗人的归途,紧承上句中的“归”字。即是归途,大概也就是来时的路,为什么开头不提,到这里才说它狭而多草木?(为了引出夕露沾衣一句,表明诗人在草木中穿行

5、,致使衣为夕露所湿。)诗人写劳动生活,也写到了劳作之苦,也是为了表明他终生归隐的意愿,尽管劳动了一整天,却不以此为苦,还觉得这是一种田园之乐;及至在归途中夕露沾衣,就巧妙地利用这个细节表述了他的意愿。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自然朴实的风格。小结:后四句以抒情为主。三、归纳主题通过分层次来归纳:交代时间地点事情—劳作之苦—田园之乐从这三层意思当中,可以看出诗人在诗歌中透露了怎样的感情即中心主题呢?在这里给同学们一个提示吧。用“诗人通过对的描写表达了他。”这样的格式组织文字。明确:通过对田园劳作的描写,表达了他对

6、田园生活的喜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思想。四、总结:含背诵检查干了一整天。4.诗人的归途事情:锄草地点:南山下。劳作之苦田园之乐年月日微格教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反馈评价表文学院级班姓名:光碟编号:课文标题技能训练项目训练日期年月日媒体设备主讲自评:同学互评:教师点评:备注反馈时间:记录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