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白的赠内诗

论李白的赠内诗

ID:37842374

大小:536.87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01

论李白的赠内诗_第1页
论李白的赠内诗_第2页
论李白的赠内诗_第3页
论李白的赠内诗_第4页
论李白的赠内诗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李白的赠内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第29卷第5期孝感学院学报VOL.29NO.52009年9胄JOURNALOFXIAOGANUNIVERSITYSEP.2009_—●—-●——■-●-——-●-——●--—-—-——●—●●——●—●—●———-———-—-●————●—一li●-——_—_—●—_—●——__-●●———-_————●_●■————-一论李白的赠内诗王辉斌(襄樊学院中文系,湖北襄樊441053)摘要:赠内诗是兴盛于李唐时期的一种新型爱情诗。李自的赠内诗,数量众多,内客丰富,极具艺术价值与审美特质,是唐代赠内诗中的一座艺术高标。其中,又以写给夫人许氏、宗氏之赠内诗最为著名。李白在其赠内诗中,

2、将他与许氏、宗氏夫妻闻的殷深情谊,以及生死与共的患难经历等,均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表达。后入如元稹、自居易、李商隐、韦庄等人,都曾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李白赠内诗的影响。关键词:李白;赠内诗}殿深情谊;生死与共;影响后世中图分类号:1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544《2009)q5--0045--06在万紫千红的唐诗百花苑中,“诗仙”李白那一首首不拘一格而又充满个性色彩的赠内诗值得重新关注。所谓“赠内诗”,一般是指以诗人的妻子为创作对象的一种爱情诗。这是一种兴盛予李唐时期的新型爱情诗。相对于此前的爱情诗而言,这种爱情诗的最大不同点,在于诗中所描写爱情的主人,一般为诗人与其

3、妻子。即诗中所描写的男女双方,都是现实生活中有姓有名的两个活生生的人。而非为传统爱情诗中所虚构的艺术典型。这类爱情诗的兴起与存在.诚如拙著《唐代诗人婚姻研究》之所言,其既“充分反映了唐代诗人对自身爱情意识的高度觉醒,同时也是唐代诗人将传统的‘诗言志’变为‘诗言情’的历史显证”。[1”赠内诗虽非李自首创,但李白却是唐代大量创作赠内诗的第一人。李白的赠内涛,以数量众多,内容丰富,质量上乘,极具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而成为唐代赠内诗中的一座艺术高标。但令人遗憾的是,千百年来,研究者以李白赠内诗作专题研究者。以笔者之孤陋寡闻,似涉笔者鲜。有鉴于此,本文特对李白的赠内涛作一次较全面的观照,并就其

4、中的有关问题略作辨说。一、李白写给许氏的赠内诗要讨论李白的赠内诗,首先所要涉及者,即是被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编在该书卷二十五的组诗《寄远十二首》。这是因为,这组诗由于研究者的见仁见智,而使之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者为:1.其作者究竟是李白一人,还是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两人?2.若作者确为李白,其作年又在何时?3.这组诗所描写的内容,是否属于所谓的“李、杨两地书信”?4.这组诗究竟是十二首还是十一首?这四个问题看似各自独立,其实是互为关联的,即只要弄清楚了其中的第一个阍题,其余的三个问题便可得到较为圆满之解决;丽若第二、三两个问题能够得以坐实,则又为弄清楚第一个问题提供了一

5、份有力的佐证。由此可知,只有对这四个问题予以彻底解决,才可对这一组诗的“赠内”内容进行具体讨论。关于《寄远十二首》的作者问题,历代的研究者均认为是李白,这从宋蜀刻本《李太白文集》、元刊《分类补注李太白集》、明季胡振亨《李诗通》、清入缪日芑刊《李太白文集》、王琦辑注本《李太自文集》以及上海古籍出版社版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等,均收有此组诗的实况,即可准确获知。即是说,仅从版本学的角度言,这十二首诗为李白所作,乃殆无疑义。但《诗海沉帆——杨贵妃马嵬后历史揭谜》(以下简称“《揭谜》”)一书却认为,这组诗的作者并非李白,而是当时的皇帝唐玄宗李收穰日期:2009一06—24作者简介:王辉

6、斌(1949一),男,潮北天门入.襄樊学院中文系教授,硬士研究生导师。万方数据王辉斌隆基与杨贵妃。所以,该书于第三章之“解析一”所用的题目即为:“《寄远十二首》——李、杨的两地书信”。为了具体“解析”这一“李、杨的两地书信”,该书又首先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辨识,认为这组诗的作者不是诗人李白。该书的理由为:1.诗中所描写的是“浓厚的皇家贵族气息”,而非“人臣或老百姓的生活”;2.诗中所写,“真正旅居在外的是女方,而苦苦地盼着她回来的是男方”。Ez]100-106于是,该书作者即据此,将《寄远十二首》的著作权划归为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仅就这两条理由言,可知该书作者是并不谙考证辨伪之道的。这

7、是因为,要准确弄清楚某诗为某人作,或者某诗非为某人作者,其最直接也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从版本学、文献学、文学史料学等角度入手,对其进行具体考察,而非是用为清代学者不屑一顾的“就诗议诗”以为。正是由于《揭谜》在“解析”《寄远十二首》非为李白所作时,所采用的是“就诗议诗”这种“村夫俗子”之常法,故其所言两条理由,均不能成立。就前者言,被《揭谜》认为《寄远十二首》所写系“皇家贵族气息”的例证者,主要为诗中的“青楼”、“碧云”、“薪妆”、“金屏”、“瑶台”、“碧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