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静云教授著《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述评(郭立新)

郭静云教授著《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述评(郭立新)

ID:37847394

大小:271.49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6-01

郭静云教授著《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述评(郭立新)_第1页
郭静云教授著《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述评(郭立新)_第2页
郭静云教授著《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述评(郭立新)_第3页
郭静云教授著《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述评(郭立新)_第4页
郭静云教授著《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述评(郭立新)_第5页
资源描述:

《郭静云教授著《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述评(郭立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4年9月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Sep.2014第36卷第5期JournalofChinaThreeGorgesUniversity(Humanities&SocialSciences)Vol.36No.5长江中游是东亚稻作原生文明的发祥地———郭静云教授著《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述评郭立新(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广东广州510275)摘要:在疏理中国上古史研究方法与学术传统形成背景的基础上,重点介绍郭静云教授新著《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并简要评述各界对该书的关注与反

2、响,希望藉此推动中国上古史的研究。关键词:郭静云;《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稻作文明;长江中游中图分类号:K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219(2014)05-0001-09个长期对文献所载古代史进行系统造伪的过程,所以一、上古史研究的背景与方法论的讨论要破除对经典的迷信,要对古书进行辩伪,提出古史研究要打破“民族出于一元”、“地域向来一统”的观几乎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起源[2]念,打破“古代为黄金世界”的观念。可惜的是,20故事。诸如早期国家与文明起源及其发展演变的历

3、世纪初的中国正好处于帝国崩溃、国家积弱、民族国史或神话故事,对于群体身份认同、政治道统与社会家重建的关键时期,社会急需用古史的辉煌来重建国秩序的建立,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也因此而经常被人的信心。疑古派的这些真知灼见,除了古书辩伪工意识形态化。相应地,对这类话题的关注和讨论远非作一脉相承而屡有建树外,其他主张则大多在信古的只是近现代以来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等研究者的专意识形态中,在走出疑古时代的呼吁中,在释古的具利,而是由来以久,源远流长,以致于今天能够了解到体实践中,被搁置于一旁。的故事,大多已经过

4、长期的、各种有意或无意的加工甲骨文的发现和解读、殷墟的发现和发掘,对上与再创造,层累地造就,或早已远离历史的真相。古史研究和中国考古学的走向有很大影响:信古重新在现代考古学出现之前的长达二千多年的历史成为主流,考古学被定位为历史研究提供史料的辅助过程中,中国人所能了解到的上古知识,都源自传世学科。经典文献。这些文献史料大体定型于战国秦汉之际,1917年,王国维利用小屯出土甲骨考证《史记·往前延伸到西周晚期,往后下延到两汉。如何看待这殷本纪》所记载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这一研究给后些传世文献?它们产生

5、于什么时代?所记内容是否世留下两项重要遗产:一是提升了国人认定文献所载真实可信?围绕这些问题,人们很早就对传世文献进三代历史为信史的信心,二是其所倡导的地下材料与行考证,清代考据学的发展更是将先秦传世文献之间史籍记载相结合的二重证据法大行其道。具体到夏的互补考证工作推向一个高峰。20世纪初在西学东商研究,便出现以文献为主导、考古材料相配合的学渐风气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氛围下,发生了疑古与信术论证与认识演绎过程:“既然商代历史和《史记·殷古的争论,对现代中国上古史研究的学科走向发生重本纪》中的商王世系

6、已为安阳殷墟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大影响。疑古派看到了上古历史传说之神话性的一实,人们就有理由相信《史记·夏本纪》中夏代世系也面,而信古派则看到了上古历史文献所包含的历史真非虚构。事实上,这已成为王国维以来熟谙中国历[1]实性。史、文化的国学研究者的共同信念……这样的共识与[3]在疑古派代表顾颉刚先生看来,历史上存在过一其说是实证的结果,勿宁说是一种情结。”既然认定收稿日期:2014-06-05作者简介:郭立新,男,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1文献可信且夏是真实存在的,那么就可以依据文献所古学界都熟知克里斯

7、托弗·霍克斯那个著名的论断:载夏的活动范围来寻找到夏的遗存。虽然传世文献用考古材料解释人类行为存在一个递增的难度等级,并没有具体指出夏在何处,但因后时代国家的中央地技术是最容易的领域,而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乃至点,影响了后人对先秦传世文献的认识,将“夏”视为意识形态则表现出急剧上升的难度。最早的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王朝,在这一地区发现在考古学家以物说人的时候,有两种基本的态的相当于夏时期的遗存就应该是夏文化。在此背景度。一种态度是事实第一,经验和感知优先(包括科下,看起来无论在时间与空间都与文

8、献记载相吻合的学分析结果),有什么才说什么,随着所讨论主题所指二里头遗址便被认定为“夏”文化,郑偃(即通常所谓不确性程度的提高,所能说的也就越来越少;另一种郑州商城、偃师商城)则依据同样的逻辑被认定为早态度则强调逻辑实证,认为个人经验是靠不住的,如中商都邑。今天,这样的观点已写进教科书,深入人果引入系统性思维,再加上足够多的参照系统,考古心,根深蒂固,成为国人集体潜意识中的历史“情结”学的所指将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定见。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相比,作为考古学能指的物所谓“二重证据法”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