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第二次周周练-试卷(教师用卷)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第二次周周练-试卷(教师用卷)

ID:37848968

大小:121.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6-01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第二次周周练-试卷(教师用卷)_第1页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第二次周周练-试卷(教师用卷)_第2页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第二次周周练-试卷(教师用卷)_第3页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第二次周周练-试卷(教师用卷)_第4页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第二次周周练-试卷(教师用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第二次周周练-试卷(教师用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第二次周周练试卷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2分共80分1.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约翰·惠勒说:“现代物理学大厦就建立在一无所有上,从一无所有导出了现在的所有,没想到的是,近代西方历经数代花费大量物力财力才找到的结论,在中国的远古早已有了思想的先驱。”这里的“思想的先驱”是指A.老子B.荀子C.韩非子D.朱熹【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材料信息“从一无所有导出了现在的所有”体现的是由“无”生“有”。由所学知识可知,约翰·惠勒所说的与老子的观点相吻合,故A项正确。其他三人的思想不符合题意。 2.柏杨在总结某家思想时说:“为什么在街上杀一个人是犯罪,而在战

2、场上杀一万人是英雄?……为什么人民要忍饥挨饿去供养统治者挥霍?……为什么埋葬一个死人,要花那么多钱?”下列言论与之有相通之处的是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D.“兼相爱,交相利,节用、节葬”【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意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主要阐述了三方面的意思:非攻,反对战争、利益是相互的、节约、节葬等,由此分析可知属于墨家的思想,故D项符合题意;而A项属于王阳明心学,,B项是董仲舒的“三纲五常”的思想,C项是荀子的性恶论思想,故排除ABC项,故答案为D项。)ht

3、tp://ww)w.wln100.co$m未来脑教学云@平台 http://www.wl_n100.co@m未来脑+教学云平台*3.在山东曲阜的游玩中,导游在一处名为“杏亭”的景点讲解道:“春秋年间,此人在这里大办教育,讲学授课,培养了大批人才。”由此游客立刻想到此人的政治主张是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民,神之主也。……民之所欲,天必从之。”htt_p@://www.wln100.com未来脑教学云平台!(【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得出的有效信息有“山东曲阜”“春秋年间”“大办教育”“培养了大批人才”,符合这

4、些条件的人物是孔子。h!ttp://www.wln10@*0.com未来脑教学云平台4.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强调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做人要“恭、宽、信、敏、惠”;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认为人人皆有“羞恶之心”“恭敬之心”;荀子也主张“仁义”,要“以德服人”“人要向善”。始终贯穿上述思想的一条主线是第11页,总12页A.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理想社会B.人不分贫富、贵贱、智愚、善恶,都有入学受教育的资格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D.学习和实施法制,可以使小人变君子,普通人变圣人【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孔子的德治,孟子的仁

5、政、“羞恶之心”、“恭敬之心”,荀子的仁义、“以德服人”都体现了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故选择A项;B项反映的是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排除;C项是孟子的思想,排除;D项是荀子的主张,排除。 5.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秦代“定法家于一尊”;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面。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A.中国社会的大变革B.文化专制统治日益加强C.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D.儒家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变革时期,这与秦汉时期的特征不符,故A项错误。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6、”,提高了儒学的地位,但并未禁绝其他学派的思想,体现不出文化上的专制,故B项错误。思想上的统一反映出政治上的统一,故C项正确。秦朝实行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受重创,故D项错误。6.《春秋繁露》中有关于“灾异”是“天谴”,帝王将兴有“美祥”、将亡有“妖孽”,治世与乱世有不同征兆与不同之气的内容。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因果报应B.天人合一C.君权神授D.天人感应【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因果报应是佛教的思想主张,《春秋繁露》是儒学家董仲舒的作品,A项错误。“天人合一”强调天和人的统一性和整体性,与材料无关,B项错误。“君权神授”旨在强调君主的权威,与材料中的“妖孽”不相符,C项错

7、误。“天人感应”指天能影响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与材料中“帝王将兴有‘美祥’、将亡有‘妖孽’”相吻合,D项正确。7.随着社会的变迁,儒家文化自身也在不断地充实和发展,下列各项能够体现儒家思想与时俱进精神内涵的是①汉代董仲舒将“春秋大一统”融入儒家思想②宋代儒学家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③明清时期的儒学家将儒学神圣化④当今为建立和谐社会充分发掘儒家思想的深层内涵第11页,总12页A.①②B.①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