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资源与环境问题

环境资源与环境问题

ID:37857209

大小:1.45 MB

页数:57页

时间:2019-06-01

环境资源与环境问题_第1页
环境资源与环境问题_第2页
环境资源与环境问题_第3页
环境资源与环境问题_第4页
环境资源与环境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环境资源与环境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环境资源法总论:环境资源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法律制度、环境资源的监督管理和环境法律责任。分论:污染防治法、自然资源法、生态保护建设法、国际环境法。教学内容与体系第一章环境资源与环境问题本章重点:1、环境与相关概念辨析2、环境问题3、环境保护一、环境的定义讨论:用不超过20个字给法律意义上的“环境”下一个定义,讨论10分钟。第一节环境的概念新华字典中的环境——指周围的一切事物或遇到的情况。哲学中的环境——指:相对于主体的客体。生物学——环境是指生物生活周围的气候、生态系统、周围群体和其他种群。文学、历史和社会科学——环境指具体的人生活周围的情况和条件。建筑学——环境是指室内条

2、件和建筑物周围的景观条件。企业和管理学——环境指社会和心理的条件,如工作环境等。热力学——是指向所研究的系统提供热或吸收热的周围所有物体。化学或生物化学——是指发生化学反应的溶液。计算机科学——环境多指操作环境,例如编辑环境,即编辑程序、代码等时由任务窗口(界面,窗口,工具栏,标题栏),文档等构成的系统。《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卷)》的环境——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体。《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则从法学的角度对环境概念进行阐述(2015年):——第二条 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

3、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环境的分类:(1)根据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分类:天然环境(原生环境)和人为环境(次生环境)(2)根据环境要素分类:大气环境、淡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等。(3)根据人类活动的范围分类:聚落环境、区域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和宇宙环境等。环境要素大气原生水环境土壤、矿藏人类森林、草原、陆生野生动植物微生物、水生生物环境名胜古迹、风景区温泉等疗养区次生自然保护区环境生活居住区工矿区、城镇区二、概念辨析(自然)资源:在一定经济技术水平下能被人类利用的自然物质和能量

4、。分类:耗竭性可回收的:金属类矿产资源资源不可回收的:煤、石油、天然气等自能源资源然资商品性资源:土地、森林、草原、源可更新农牧、水产资源等资源公共物品资源:大气、气象、自然风光、环境容量等恒定性资源:太阳能、潮汐能、风能、海水等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关系:(1)自然资源是环境要素,环境是自然资源的载体。(2)自然资源强调可利用性,环境强调生态性。第二节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的含义是指由于自然变化或者人类活动使环境条件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的现象。二、环境问题的分类1、第一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2、第二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由人

5、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环境法上所指的环境问题)三、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1、原始捕猎阶段:出现了环境问题的萌芽,小范围的环境破坏2、农牧业阶段: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人口增加,城市出现,促使了环境问题的发展。这一时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环境破坏。3、现代工业阶段:伴随着工业化、人口的剧增和都市化、科技的滥用,环境问题也呈现出爆发性的发展趋势,其表现是全方位的,既有环境破坏,又有环境污染。(一)全球气候变暖(二)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三)生物多样性减少(四)酸雨蔓延(五)森林锐减(六)土地荒漠化(七)大气污染(八)水体污染(九)海洋污染(十)危险性废物污染全球十大

6、环境问题一、全球气候变暖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得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将会对全球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较高的温度可使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每10年将升高6厘米,因而将使一些海岸地区被淹没。全球变暖也可能影响到降雨和大气环流的变化,使气候反常,易造成旱涝灾害,最终导致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和破坏。二、臭氧层破坏在地球大气层近地面约20~30公里的平流层里存在着一个臭氧层。臭氧含量虽然极微,却具有强烈的吸收紫外线的功能,因此,它能挡住太阳紫外辐射对地球生物的伤害,保护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然而人

7、类生产和生活所排放出的一些污染物,如冰箱空调等设备制冷剂的氟氯烃类化合物,它们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后可被激化,形成活性很强的原子与臭氧层的臭氧(O3)作用,使其变成氧分子(O2),这种作用连锁般地发生,臭氧迅速耗减,使臭氧层遭到破坏。南极的臭氧层空洞,就是臭氧层破坏的一个最显著的标志。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是在20亿年里形成的,可是在一个世纪里就被破坏了60%。北半球上空的臭氧层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薄,欧洲和北美上空的臭氧层平均减少了10~15%,西伯利亚上空甚至减少了35%。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