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秋菊为什么困惑?

68-秋菊为什么困惑?

ID:37859323

大小:466.3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6-01

68-秋菊为什么困惑?_第1页
68-秋菊为什么困惑?_第2页
68-秋菊为什么困惑?_第3页
68-秋菊为什么困惑?_第4页
68-秋菊为什么困惑?_第5页
资源描述:

《68-秋菊为什么困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秋菊为什么困惑?全体师生观看影片《秋菊打官司》(明法楼308室)报告人:李捷李映洁指导老师:郑永流教授记录整理:李捷李映洁完成时间:2011年4月1第一部分:报告阶段一、题目:熟人社会与陌生人社会(报告人:李捷)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要讲的话题是“熟人社会与陌生人社会——以《秋菊打官司》为例”。《秋菊打官司》是张艺谋意大利第49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最佳女演员奖;第1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奖、最佳女主角奖;第1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并被评选为当年的十大华语片之一。观看完影片我们开始今天的讨论。第一:熟人社会及其特点

2、。我总结了熟人社会的两个最重要的特点。熟人社会的第一个特点:人与人之间以私人关系结合。熟人社会是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这种“生于斯,长于斯”的环境下,人与土地被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定居成为常态,而迁居则只有在战乱、瘟疫、灾荒这样的特殊情况下才会出现。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将这样的社会关系称为“差序社会”,认为人际关系就像是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一颗石子,以石子为中心就会荡起一圈圈波纹,离圆心越近波纹就密集就深,离圆心越远波纹就系数越浅。这就好比熟人社会的人际关系,这个石子——也就是关系的中心就是自己,所有的关系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展开的,亲

3、疏远近也是以自己为标准来参考的。当湖面上投下无数的石子,许多涟漪就会形成交集,就形成了人际网。以每个人为中心都有一张网,但没有一张网所覆盖的人是完全相同,每个人都是以私人的关系与别人产生联系的。而这种联系可以是亲缘关系,也可以是地缘关系——以自己的家为圆心,离得近的叫邻居,远一些的叫街坊,再远些的叫乡里,而关系的紧密程度也随之由近及远。因此在熟人社会,人与人的结合不是以效率为目的,而是以人情为目的的。熟人社会的第二个特点:重视人伦传统和私人道德,是一种礼制社会。这一点大家应该不陌生,比如中国古代的“亲亲相隐”,再比如在《秋菊打官司》这

4、部电影中,秋菊总是重复一句话:“他是村长,打了也就打了”,说明她本身对这种秩序是不反对的,甚至是维护的,只是强调“不能往人要命的地方踢”而已。以“礼”作为规范人们行为正式熟人社会的秩序结构。这里就可以来分析,影片2中秋菊一直要“讨个说法”,这个“说法”是什么。我认为可以理解为她要的是道歉,要的是一份“体面”。第二:陌生人社会。“陌生人社会”这个概念首先是由劳伦斯·弗里德曼提出的,他这样描绘陌生人社会:“但我们走在大街上,陌生人保护我们,比如警察,陌生人威胁我们,比如罪犯,陌生人为我们扑灭火灾,陌生人为我们教育孩子……”甚至“陌生人埋葬

5、我们,陌生人剖开我们的身体”。如果说在熟人社会,熟悉的人为我们做这些是基于伦理或地缘联系,那么在陌生人社会,陌生人为我们做这些则是出于契约的约定。而这也是陌生人社会的第一个重要特征。契约的出现是降低交易成本的方式,对于陌生人,我们无法一一建立信任,而对契约的共同信任则可以降低人们建立信任、完成交易的成本,而契约正是通过规定权利义务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的的。这就是陌生人社会的第二个特点——以权利义务的分配来维护社会秩序。这种秩序不同于礼制社会下经验带来的规则,而是强调规则的可操作性以及可量化性。例如精神损害这种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东西,在法

6、律制度下也是可以量化的。第三:熟人社会与陌生人社会的区别。(一)两者的纠纷解决机制不同。在熟人社会,纠纷多由有名望的长老进行聚众裁判,这种裁判中包含着很多教育的意味。《秋菊打官司》中的李公安就是这样一个角色,他不仅耐心细致的对待矛盾双方,更是为了化解矛盾不惜自掏腰包。而至于教育意味,从调解书中反复出现的那句“双方多做自我批评”就可见一斑了。而在陌生人社会,纠纷的解决是靠权利义务的划分来进行的,这种方式3避免对“是非”问题做出直接判断,而是理清双方的法律关系,解决问题。在小说《白鹿原》中有这样一个情景:白鹿村的一个寡妇把一块水田同时卖给

7、了白家和鹿家,这在契约社会是一个典型的一物二卖问题,法律上有明确的规定和解决方案。但是在熟人社会的白鹿原上,当两家人知道对方也买了这块地后相互推让,谁也不肯要,最后不仅把地退给了寡妇,还帮她还清了欠款。这一举动赢得了乡里的一致好评,也为白鹿村赢来了官府的赞誉。(二)两种社会中维系信任的方式不同。这也是第一点区别的原因所在。在熟人社会,人们以血缘或地缘来维系信任,即所谓的“知根知底”,这不仅包含了对一个人背景的了解,也包括了对他以往道德品质的认可。而在陌生人社会,人们相互之间建立信任需要耗费很大的成本,于是变为了由制度和法律的公信力来维

8、持信任,这样建立起来信任标准在全社会是统一的,但同时也要付出相应的制度成本。这也就是法律在解决纠纷方面的公正度为人们所认可,但成本与效率不及“私了”的原因。(三)两种社会下的评价机制不同。在熟人社会,人们的评价是对人做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