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越式跳高技术分析

背越式跳高技术分析

ID:37867278

大小:189.50 KB

页数:61页

时间:2019-06-01

背越式跳高技术分析_第1页
背越式跳高技术分析_第2页
背越式跳高技术分析_第3页
背越式跳高技术分析_第4页
背越式跳高技术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背越式跳高技术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背越式跳高技术分析背越式跳高技术背越式跳高技术的优越性在于能够利用助跑速度提高跳跃的效果。背越式跳高技术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不同的技术类型:速度型、幅度型(力量型)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型。但从技术发展趋势来看,已趋于速度与幅度、速度与力量的统一。具体表现在助跑速度的进一步加快,过渡到起跳时摆动腿蹬伸幅度加大,以及快速地完成起跳和过杆动作,使背越式成为一种独特结构的跳高技术。背越式跳高技术分析(一)助跑技术助跑的任务是获得必要的水平速度,在起跳前及时地调整动作结构和节奏,并取得合理的身体内倾姿势,为起跳和顺利地越过横杆创造条件。背越式跳高采用弧线助跑。由于沿

2、着弧线跑进,必须使身体内倾,这对背越式跳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助跑技术1.由助跑过渡到起跳阶段,如果运动员摆动腿支撑时的屈膝程度相同,那么,内倾状态下身体重心下降的程度,要比竖直状态时大。可以认为,在运动员用力相同的情况下,这有助于获得较大的工作距离。反言之,如工作距离相等,则在内倾状态下膝关节弯曲的程度就相对减小,它为缩短起跳时间创造了条件。助跑技术2.从内倾状态进入起跳腿着地支撑,所形成的线运动制动和弧线助跑的惯性作用,能使身体自然竖直,这样可以把起跳的偏心推力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有利于提高垂直起跳的效果。助跑技术3.弧线助跑时,运动员身体逐渐转向侧对横杆,

3、最后从内倾姿势进入起跳,形成肩轴和髋轴的反向扭转。不但充分伸展屈髋肌群,使摆动腿的摆动更加有力,而且有利于人体围绕纵轴旋转。这样,在腾空后,能使身体自然地转向背对横杆。可见,弧线助跑是形成背向越杆的需要,也是产生高效率起跳的重要条件。然而,为了更好地发挥弧线助跑的作用,还要注意助跑曲线的合理性。助跑技术背越式跳高的助跑路线大多采用“J”形曲线。这种助跑的全过程,或者是一条近似于抛物线的曲线,或者是一条直线接抛物线的曲线。“J”形曲线的优点是:助跑前段是一条直线或曲率很小的曲线,它便于加速和发挥速度,向弧线段过渡较为平滑自然,可以避免减速。而后,随着弧线曲率由小变

4、大,半径逐渐缩短,使身体内倾逐渐加大。助跑最后一步两脚的连线与横杆投影线约成200~300角(图69)。助跑技术在具体确定某一运动员的助跑曲线时,要考虑到个人的技术特点和助跑速度。助跑速度快的运动员,弧线曲率要小,反之曲率可大些。如果再加上步长和步数等因素,每一名运动员都应该有各自合适的助跑曲线。助跑技术目前,背越式跳高的助跑大多采用8~12步或9—13步。助跑距离视运动员训练水平而定,距离最长的,可达30米左右。目的是为了获得较大的水平速度。起动方式有行进和原地起动两种。无论采用哪种起动方式,都要注意动作放松、速度与节奏稳定。助跑技术助跑时,动作近似于短跑的途

5、中跑。但也有自身的特点:跑进时身体重心高而平稳,上体适当前倾,后蹬充分有力,前摆积极抬腿,脚着地时应靠近身体重心投影点,两臂配合大幅度地摆动。在弧线段跑进时,身体逐渐向内倾斜,加大外侧臂和腿的摆动幅度,头、躯干与脚的支撑点应力求在力的作用线上(图70①一③)。助跑整个过程应具有明显的加速和节奏感。最后3步~4步的节奏应自然加快,最后1步最快。同时,要特别注意每一步支撑阶段身体重心前移的幅度和速度,以及上体位置的相对稳定,以便能够顺利地过渡到起跳,并在起跳时使身体重心迅速地移向起跳点的上方。助跑技术助跑整个过程应具有明显的加速和节奏感。最后3步~4步的节奏应自然加

6、快,最后1步最快。同时,要特别注意每一步支撑阶段身体重心前移的幅度和速度,以及上体位置的相对稳定,以便能够顺利地过渡到起跳,并在起跳时使身体重心迅速地移向起跳点的上方。助跑技术教学重点重点掌握助跑的加速节奏教学。助跑技术教学难点掌握弧线助跑过程中的适宜内倾姿势。步点的画法1、沿着直径为15m的圆圈练习弧线跑。2、由直道进入弧线跑练习。教法提示1、对初学者不宜强调助跑的速度而应强调助跑的节奏和连贯性。2、注意弧线助跑阶段的加速节奏和内倾姿势。助跑的注意事项在教学初期就要建立完整技术概念,同时注意将直线助跑与弧线助跑的分解练习标准不断提高,使分解练习与完整练习有机的

7、结合起来。学习任务通过观看和学习背越式跳高学法提示教学内容,较好地理解背越式跳高的正确技术要领;了解背越式跳高的主要技术环节和用力特点;了解背越式跳高学习过程中易犯的错误和主要的纠正方法。为进一步培养同学们的教学示范与指导能力,提高背越式跳高教学过程中及时观察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奠定基础。助跑的技术要求A、全程助跑的身体重心高、节奏鲜明,尤其是最后几步有明显的加速节奏;B、助跑过程中的后蹬动作积极有力、动作幅度大、摆腿与摆臂动作配合协调;C、弧线助跑阶段身体内倾姿势保持较好。首都体助跑步点的跑法1、 助跑的步点的跑法:强调身体状态:由直立到内倾的

8、变化。2、 跑动的动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