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代际收入流动我们需要怎样的公共教育——基于CHNS和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_陈琳

促进代际收入流动我们需要怎样的公共教育——基于CHNS和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_陈琳

ID:37868157

大小:520.7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6-01

促进代际收入流动我们需要怎样的公共教育——基于CHNS和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_陈琳_第1页
促进代际收入流动我们需要怎样的公共教育——基于CHNS和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_陈琳_第2页
促进代际收入流动我们需要怎样的公共教育——基于CHNS和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_陈琳_第3页
促进代际收入流动我们需要怎样的公共教育——基于CHNS和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_陈琳_第4页
促进代际收入流动我们需要怎样的公共教育——基于CHNS和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_陈琳_第5页
资源描述:

《促进代际收入流动我们需要怎样的公共教育——基于CHNS和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_陈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5年第3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3.2015双月刊Bimonthly总第210期JOURNALOFZHONGNANUNIVERSITYOFECONOMICSANDLAWSerial№.210促进代际收入流动:我们需要怎样的公共教育———基于CHNS和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陈琳(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433)摘要:本文采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不同等级教育对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采用不同数据和衡量指标的回归分析中,幼托和初中都呈现出一致的促进代际收入流动的作用;

2、大学则呈现出一致的阻碍代际收入流动的作用;而小学和高中的作用方向波动较大,尚无一致结论。这意味着,增加对幼托和初中阶段教育的公共投入可能更有利于提高代际收入流动性,而增加高等教育投入的作用可能有限。关键词:公共教育;代际收入流动性;收入分配;教育等级;机会公平中图分类号:F12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230(2015)03-0027-07一、背景与文献代际收入流动性描述同一家庭父子两代的收入相关性。较高的代际收入流动性意味着个人成就并不依赖于无法改变的家庭背景,这不仅可以激励人们努力工作和进行人力资

3、本投资,还是实现机会公正和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渠道。然而,现有研究发现代际流动性情况在全球都不乐观:“美国梦”并不真实,其代际相关性至少在0.6以上,这意味着,对于一个收入低于平均水平50%的家庭,至少要[1]经过5代人左右才能达到平均水平,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也是如此;北欧国家曾以0.2~0.3的低[2]代际相关性被认为是高流动性的典范,但是最近的研究指出这一估计可能存在偏误;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学者乔治·克拉克教授更通过对多国历史的分析,明确指出低代际流动性是人类社会[3]的普遍现象;中国也不例外,代际流动性在

4、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有明显提高,但是21世纪以来出现了[4][5][6]降低趋势,根据现有测算,中国的代际相关性目前可能在0.7以上。导致代际收入相关的因素主要有两大类:一是生物基因导致的“自然遗传”,二是制度文化导致的“社会遗传”。测算两者的相对贡献是当代社会科学界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尽管相关研究汗牛充[7]栋,但是学术界目前只是就“自然与社会都很重要”达成了共识,确切的分析仍在进行中。但是,基于代际流动对社会活力与社会公正的双重意义,很多国家的政府都对其给予了高度关注。英国政府收稿日期:2015-02-14基金项目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的程度测算与机制分解”(71203138);复旦大学新进青年教师科研起步项目(人文社科)“当代中国的新二元经济结构与收入分配”作者简介:陈琳(1984—),女,河南安阳人,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27曾在2011年制定长达86页的《社会流动战略计划》,明确指出提高代际流动性是其首要执政目标。我国十八大报告也提出要“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在这些政策设计中,公共教育被认为是促进代际流动和保障机会公平的首要机制。遗憾的是

6、,该假设并未得到充分的理论支持。一方面,有研究指出,公共教育能够缓解低收入家庭对子代人力资本进行投资时所面临的信贷约束,进而可以通过缩小不同家庭子代的人力资本差异而促进代际流[8][9]动。也有部分实证研究运用中国微观数据证实了该作用:郭丛斌和丁小浩(2005)运用“全国城镇住户调查(2000年)”数据计算得出,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的代际行业流动指数(0.672)高于未受过高[10]等教育的群体(0.638);杨娟和周青(2013)运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2002年)”数据研究发现,每[11]增加1元的生均预算内事业费

7、,家庭收入对子代上高中概率的影响降低0.0003;周波和苏佳(2012)运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97年和2002年)”数据,通过非线性模型研究发现,县级人均公[12]共教育支出(教育事业费、文教科研支出、地方预算内财政支出)的增加能降低代际收入相关性;徐俊武(2014)运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89~2009年)”数据,通过多重门槛模型研究发现,公共教[13]育支出(省级生均教育经费)越高的地区,代际收入流动性也越高。但是另一方面,也有理论分析认为,教育具有明显的“自我实现”和阶层再生产特征,故增加公共[1

8、4][15]教育投入可能反而会阻碍代际流动,该观点也得到了部分实证研究的支持:郭丛斌和闵维方(2009)运用“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与就业情况调查(2004年)”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EM),研究发现对子女社会地位的形成而言,子女自身教育的影响为0.491,家庭背景的直接影响为0.391,家庭背景通过影响子女教育而产生的间接影响为0.134,从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