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月考试题

2009-201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月考试题

ID:37883397

大小:11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6-02

2009-201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月考试题_第1页
2009-201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月考试题_第2页
2009-201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月考试题_第3页
2009-201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月考试题_第4页
2009-201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月考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9-201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月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9-201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月考试题Ⅰ卷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一个有所迷惑与惊异的人,每每惭愧自己的愚昧与无知;探索哲理的目的就是为脱出愚蠢。”这句话意在说明①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②哲学的智慧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产生的③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④人们创造哲学最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历史上的一切哲学都是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C、科学之科学

2、D、具体科学的总和3、下列关于哲学的看法中,正确的是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②世界观就是哲学③不懂哲学的人就没有世界观④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4、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这说明A、自然科学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B、哲学对自然科学具有促进作用C、自然科学以哲学为基础D、哲学为自然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5、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在于是否承认A、世界统一于物质B、意识的作用C、世界是运动的D、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6、2010年举办上海世博会,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

3、任务,从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出发,作出的一项正确决策。这说明A、物质与意识不可分B、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C、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D、物质与意识的性质不同7、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根本观点上正确的,但也有不足之处,它的不足之处表现在8/8A、把物质具体形态当成世界的本原B、缺少辩证法,不能把世界看成不断发展中的物质世界C、它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社会历史观上却是唯心的D、承认物质决定意识8、下列观点与做法中属于唯心主义的有①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②“水”是万物的始基③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④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

4、③④9、“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和“我思故我在”这两种观点①都认为意识决定物质②前者认为物质决定意识③前者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后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④都是朴素唯物主义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10、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对“真正的哲学”,我们应该这样看待①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②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社会进步③真正的哲学是超越具体科学的科学④真正的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1、下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B、马克

5、思主义哲学吸收了黑格尔的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的辩证法的精华C、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继承和发展12、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特征的两行字:“以往哲学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这主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A、阶级性B、革命性C、科学性D、实践性13、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指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B、在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C、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D、无法被人感知的客观存在14、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8/8,瞬息万

6、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说”。其错误在于A、否认了事物的客观性B、夸大了事物的相对静止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割裂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15、“我们既不要做自然的奴隶,也不要做自然的主人,我们要做自然的朋友”这一论断蕴涵的哲理是A、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B、人们可以改造规律,为人类谋福利C、人们能够认识规律 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16、2009年春夏季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对外公布”、“金融危机”、“甲型H1N1流感”、“朝鲜核问题”、“山寨”等词入选。从哲学上看,这些入选的流行语说明了A、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B、意识是

7、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D、意识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促进作用17、健康的人脑能够正常思维,严重损伤的人脑则不能,这说明A、意识依赖于健康的人脑B、意识不一定总是离不开它反映的对象,但一定离不开人脑C、意识不依赖于外部世界D、意识是人脑的产物18、(06年天津卷)“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某市政府广开言路,首创了“信访民主听证评议制”。通过体察民情、了解民意,该市决定不建大广场大工程,而是投资400万元治理小街小巷,大大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拥护。以“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来比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