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一乘宝性论

究竟一乘宝性论

ID:37886714

大小:760.49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6-02

究竟一乘宝性论_第1页
究竟一乘宝性论_第2页
究竟一乘宝性论_第3页
究竟一乘宝性论_第4页
究竟一乘宝性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究竟一乘宝性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究竟一乘宝性论宗萨蒋杨钦哲仁波切1/22究竟一乘宝性论宗萨钦哲仁波切究竟一乘宝性论(1)日期:2006年5月12日地点:台北车站五楼演艺厅四世纪的时候,在印度有一位比丘尼。那个时代的印度是以男性为主的社会,她看到那时候的佛法状况有些失望,她很想做些事情来护持佛法,但在一个以男性为主的社会,女性不能做太多事情。她想到一个主意,就是她决定毁弃誓言,不做比丘尼了。所以她毁弃誓言,并且跟一位王子发生关系。她甚至做的更过分,离开王子后,去跟一个婆罗门在一起。她跟王子一起生了无着,跟婆罗门又生了世亲。大家都知道这两位,在大乘里

2、他们就像是明灯一样的导师。特别如果不是无着的话,很多在中国古代的教法跟修行的教法都不会存在,我相信玄奘就是被无着的教法所启发。无着为了要积聚功德和智慧,所以对着弥勒菩萨祈请。但他修行足足12年,竟连一个好梦郁没有过,更别说有什么好的征兆,(这是我们通常修行了3个月就喜欢吹嘘的东西--瑞象祥兆)。最后他感到非常灰心,放弃修行出关。他走到一小镇,看到一只母狗刚生了几只小狗,而母狗病得很严重。刹那间,一股强大的悲心自无着的心中生起,他很想帮助这只动物,但他身上空无一物,只有一根棍子和一个托钵的碗。他把这两样东西换了一把刀

3、,就拿这把刀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来,给在母狗身上飞的虫吃。他又不想在捉母狗身上的蛆虫时伤了它们,所以决定用舌头把他们舔起来。当他把眼睛闭上,低下头准备把小虫舔起来的时候,他没有舔到任何东西。当他张开眼睛,即看到弥勒菩萨本人就站在那里。无着非常兴奋地抱着弥勒菩萨痛哭流涕,他说:“我向你祈祷了12年,什么都没有发生,连一个好梦都不曾有过,你真是没有慈悲心啊!”弥勒菩萨说:“不是这样的,我一直与你同在,这次只因为你大发悲心,才清除很多蔽障,所以你才得亲见我。如果你不相信的话,把我放在肩上,帶我迸镇里,看别人怎么反应。"无着

4、就將弥勒放在他肩上,走到镇上对大家宣声说:“大家快来看弥勒菩萨!”然而,每个人都以为无着经过12年闭关,所以发疯了,只有一个老太太看到无着肩上背着一只快死的母狗。传说弥勒菩萨住在兜率天,他把无着带到兜率天内传予殊胜大--法。在天界的五天就像是地上的五年,弥勒菩萨教导了无着五种弥勒的教法,这部《宝性论》是五个教法里面的最后一部。大家都知道弥勒菩萨是下一位佛。在无数劫以前,当时弥勒菩萨还是个凡人的时候,他遇见了一位佛叫玛哈木尼(Mahamuni)。他因为非常受到启发,所以供养这位佛一天的食物,从这佛受了戒。在大乘的经典

5、里到,诸佛讨论谁要先在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去,大部分的佛都选择半末法时期。因为在所谓的黄金时期,众生的生活都很好。有很多的享受,会忘记2/22修行,所以大部分的佛都决定不在那样的时期出现,宁愿选择比较末法的时期。可是弥勒菩萨认为,即使在黄金时期,那些人也还是众生,还是需要步向证悟之道,所以他选择在黄金时期出现。在大部分的佛教传统里面,或说在印度,通常把佛教分为两种支派。对于佛法非常权威、有最后诠释权的人,就是龙树和无着两个人。有人说是弥勒,但基本上他和无着是一样的。甚至在今天,如果你是稍微认真的佛教学生的话,你会注

6、意到有这两种派别,它们虽然谈的是同样的事情,可是有两种风格的说法。我个人有幸跟在座诸位分享过龙树以及他那个派别的教法,那是很令人佩服的一些人。这几位中观派的明星们,即包括龙树、月称、寂天等。也许我会讲得不夠好,但这次我也很荣幸在这里跟大家分享另外一派人的理论,这也包括一些不得了的人物,像是无着、陈那、法称;这边的学者比中观论者更多。令人非常赞叹的是,从无着的口中说出的弥勒的教法,会在台北车站的屋顶上被讨论着,这是一件令人赞叹的事。让我们都祈祷,不只我们自己,也包括下面那些没赶上火车或是来得太早而感到无聊的人,都跟无

7、着结缘,因为无着说的是非常殊胜的教法。他很生动而具说服力地告诉我们,觉醒证悟是可能的。他不只谈信心、虔诚心、信仰而已,而且是讲纯粹科学的事实。让我提醒你们,龙树和无着都是论述佛陀的教法,但强调的重点不一样。即便像“空性”这个词,龙树会着重在“空”,而无着比较着重在“性”。就像我们刚才念的《心经》,龙树会比较讲“不增”,无着喜欢讲“不减”;龙树喜欢讲“色即是空",无着喜欢讲“空即是色”;龙树喜欢讲“无无明”,无着喜欢讲“无无明尽”。所以二者都是非常令人折服的。我们大家包括我自己在内,都不是伟大的修行人。大家走出这个门

8、,都是在想一些世间俗事。所以花一两个钟头来研究这个教法都是非常值得的事,因为它告诉我们佛教非常丰富的一面。在比较实际的方面来说,我们说证悟、证得觉醒,为了它我们需要放弃无明。龙树说无明实际上是空性,无着说无明是可以被去除的。就是这样细微的差别,我们可以来好好享受和了解。我深知道我无法詮释全貌。在这之前,已有很伟大的学者写过非常博大的论述,我想试着用几本书来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