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效应的作用机制

网络效应的作用机制

ID:37888483

大小:346.14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6-02

网络效应的作用机制_第1页
网络效应的作用机制_第2页
网络效应的作用机制_第3页
网络效应的作用机制_第4页
网络效应的作用机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网络效应的作用机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经济评论2011年第4期ECONOMICREVIEWNo.42011网络效应的作用机制研究*郭水文肖文静摘要:很多学者对网络经济学中网络效应的作用机制存在不同的认识,这些认识表现在不同的经济模型中,本质上反映了这些学者对于网络的认识上的差异。网络是由位于节点上的用户构成的,这些用户通过使用相兼容的产品连接在一起。根据用户的不同连接方式,网络可以分为直接网络、间接网络与双边网络。直接网络效应理论强调了用户预期、过度惰性与过度动力以及安装基础等问题;间接网络效应理论强调了用户偏好多样化、互补

2、品作用、一体化等问题;双边网络效应理论强调了用户需求相互依存性、小鸡与鸡蛋、单宿与多宿等问题。三种理论对网络效应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不同的解释,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现实世界中的很多网络往往同时存在多种网络效应。关键词:直接网络效应间接网络效应双边网络效应一、问题的提出当一位用户从一种产品或者服务中得到的价值取决于使用相同的产品或者相似的产品的其他用户的人数的时候,网络效应现象就出现了(FarrellandSaloner,1985,1986b;KatzandShapiro,1985;1986a)①。经济学家很早就注意到了网络效应现象。最早研究网络效应现象的学者是Leibenste

3、in(1950),他用“彩车效应”(bandwagoneffects)来描述消费者的需求相互影响的现象②。但是,他主要将“彩车效应”归结为一种社会心理方面的作用。他认为,这种现象“表明了购买一种产品的人的愿望是为了赶时髦;为了与他们希望与之相联系的人保持一致;为了成为流行的或者时髦的;或者,为了成为‘发烧友’当中的一位”。Leibenstein(1950)的研究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多大关注。直到20世纪70年代,一些学者研究了垄断的固定电话网络市场中的“彩车效应”,他们各自构造了用户对电话网络服务的需求函数。Rohlfs(1974)认为,电话用户从电话服务中得到的收益是通过该网络可

4、以联系到的对象以及用户总数的函数。Squire(1973)认为,用户从电话服务中获得的收益不仅是网络自身的规模的函数,而且也取决于该网络能够允许用户进行的主叫或者被叫的数量。而Artle和Averous(1973)则认为,用户从电话服务中得到的收益仅仅与网络规模本身有关。这些学者的研究都没有考虑网络之间的竞争问题,对网络竞争的分析主要是现代网络效应理论的主题。现代网络效应理论起始于Katz和Shapiro(1985)的研究。他们摒弃了带有社会心理学色彩的“彩车效*郭水文,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邮政编码:100872,电子信箱:thrivingkuo@gmail.com;肖文静,中

5、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邮政编码:100872,电子邮箱:xwjhit@126.com。本研究得到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基金项目“网络效应理论的演变以及3G时代的中国移动通信网络竞争模式选择”的资助(项目编号:22396070)。作者感谢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韩小明教授的悉心指点,感谢匿名审稿人的建设性意见,当然文责自负。①“网络效应”有时候也被称为“网络外部性”或者“需求方的规模经济”或者“正外部消费收益”(KatzandShapiro,1986b)。张铭洪(2007)将网络效应称为“协同价值”,认为这是由于消费者之间的交互协同带来的价值。Liebowitz和Margolis(199

6、4)讨论了滥用“网络外部性”的危险,从而激发了“网络效应”与“网络外部性”的概念方面的争论,参见Liebowitz和Margolis(1994)、Katz和Shapiro(1994)。朱彤(2003)对此给出了一个评论。目前,一般认为,在通常情况下使用的“网络效应”是指行为人之间的经济效应,而用“网络外部性”专指市场不能够完全内在化网络效应的情形(Economides,2008;FarrellandKlemperer,2007;Shy,2010)。②按照英语的解释,“彩车”(bandwagon)是指在游行队列的一辆装饰豪华的四轮马车,在马车上坐着乐师(Swann,2002a)。1

7、4应”,而是采用了“网络外部性”概念①。他们将网络效应的研究从垄断的情形拓展到了双寡头的情形。而在同一年发表的文章中,Farrell和Saloner(1985)运用博弈论工具分析了存在网络外部性的情况下企业的兼容决策与标准化问题。这两篇论文激发了大量的关于网络效应的理论研究②。这些理论大多数是分析一些特定的产业中的网络效应现象对市场竞争、产业结构以及政策制定的影响。例如,Katz和Shapiro(1985)、Katz和Shapiro(1986a)、Farrell和Saloner(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