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调节剂在果栽上的应用

生长调节剂在果栽上的应用

ID:37891718

大小:341.31 KB

页数:47页

时间:2019-06-02

生长调节剂在果栽上的应用_第1页
生长调节剂在果栽上的应用_第2页
生长调节剂在果栽上的应用_第3页
生长调节剂在果栽上的应用_第4页
生长调节剂在果栽上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长调节剂在果栽上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九章生长调节剂在果树栽培中的应用随着生物科学研究和有机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激素调节果树生长结果的机制的了解不断深入,合成生长调节剂的种类日益增多,plantgrowthregulators(PGRS)在果树生产上的应用迅速增加,逐步形成了果树栽培中系统化控技术,这是现代集约化栽培管理中的重要的调控新技术,已渗入栽培管理及贮运保鲜各个环节。第一节 生长调节剂种类一、基础知识(一)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有机物质,包括植物激素和生长调节剂(PGRS)。1.植物激素:一般是指植物内源激

2、素,是指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并从产生之处运送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产生显著作用的微量(1μmol/L以下)有机活性物质,是植物特定部位在正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2.生长调节剂:是指从外部施用干植物,在较低浓度下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一些人工合成或天然提取的一些非营养物质的有机化合物。外源的、.有植物激素活性(能够调节植物生发育)、低浓度、天然提取物(GA)或人工合成相同或类似结构、非营养有机物(与微量元素肥料区分开)。(二)果树系统化控技术利用人工合成或提取的PGRS以及其营养制剂,通过影响植物体内内源

3、激素水平的均衡以及其它生理过程,从而影响果树的基因表达,调控其生长结果。化控技术在果树上应用越来越广泛,几乎在果树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得以应用。组培工厂化育苗(脱分化、继代、生根);幼树成形;早果丰产;控制旺长;维持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调控花芽分化;克服大小年;提高坐果率;防止采前落果及疏果;调节负载量;辅助采收;人工诱花反季栽培;调控成熟期;改善提高果实品质;果品保鲜;调控休眠;增加抗逆性;化学除草等。(三)植物激素的种类1.生长素类2.赤霉素类3.细胞分裂素类4.乙烯5.脱落酸6其它油菜素内

4、酯(芸苔素内酯)、多胺、钙调素、水杨酸等。二、生长调节剂种类(一)生长素类:1.吲哚乙酸(IAA)及其同系物主要包括天然存在于植物体内IAA、IAAId(吲哚乙醛)IAN(吲哚乙晴);人工合成的吲哚丙酸(IPA)吲哚丁酸(IBA)、吲哚乙胺(IAD)。IAA存在于植物体内,也可以合成或由人尿中提取,见光后迅速被氧化呈玫瑰色,活性降低(原无色或黄色),在体内易被IAA氧化酶分解,生产中应用较少。IBA活性强,性质稳定,不易降解,果树上应用最多。主要用于促进生根,传导性差,只在施用部位发生作用,适用范

5、围广,是目前主要药剂。2.萘乙酸及其同系物NAA生产容易,价格低廉,生物活性强,应用广泛。NAA有α和β型两种异构体。α型活力比β强,通常所说的NAA是指α型,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丙酮,醋酸等有机溶剂。一般用KNAA和NaNAA和萘酰胺(NAD或NAAm),可溶于水,且作用较好。人工合成的还有萘氧乙酸(NOA),萘丙酸(NPA),萘丁酸(NBA)作用与NAA相似。主要作用:(1)扦插生根与IBA不同之处,根数少而粗,运输性较差,浓度高会抑制发芽,二者配合效果好。(2)疏花疏果NAA落瓣到落花2-

6、3周均可施用,有促进花芽形成的作用。(3)促进菠萝开花,菠萝灌心,可使抽蕾。(4)防止采前落果。(5)控制萌蘖枝的发生。3.苯酚化合物主要有2,4一二氯苯氧乙酸(2,4-D);2,4,5一三氯苯氧乙酸(2,4,5-T);2,4,5一三氯苯氧丙酸(2,4,5-TP);4-氯苯氧乙酸(4-CPA,防落素);爱多收(复硝基苯酚钠);802广增素(硝基苯酚钾复合制剂)最常用的为2,4-D,活性比IAA高。作用:(1)促进生根,易传导,会抑制新梢生长。(2)提高坐果,促进果实生长。(3)防止采前落果。(二)

7、赤霉素类已报道的GA异构物84种,用GAS表示,研究较深入的为GA1-72,分为C20-GAS和G19-GAS。不同树种和品种含GA的种类不同,同一植物不同器官,不同发育期的GA种类和含量也有差异。作为商品用于生产的主要是GA3(九二0)和GA4+7GA难溶于水,溶于乙醇,丙酮、冰醋酸。低温或酸性条件稳定(遇碱分解失效)。GA主要由叶片、嫩枝、花、种子或果实进入体内,不象生长素有极性运输。外用GA在体内基本不移动。生理效应(作用):(1)抑制花芽形成(2)打破种子休眠,促进幼苗生长(休眠幼苗)(3

8、)提高坐果率,诱导单性结实(山楂、枣等)(4)促进无核葡萄增大。(5)改善果形(三)细胞分裂素类自从1955年发现激动素以来,至目前为止,已知高等植物体内含有天然细胞分裂素类有20多种,如(ZT)玉米素、玉米素核甘、二氢玉米素、异戊烯基腺苷等。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类物质:①6-苄基氨基嘌呤(BA、6BA)商品名绿丹,溶于微碱、微酸(苄基腺嘌呤。)②6-(苄基氨基)-9-(2-4羟基吡喃基)9-H嘌呤苯并咪唑(PBA)③激动素,6-呋喃氨基嘌呤(KT)④噻重氮苯基脲(N-苯基-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