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性接触镜上前临床试验指导原则

软性接触镜上前临床试验指导原则

ID:37929283

大小:120.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6-03

软性接触镜上前临床试验指导原则_第1页
软性接触镜上前临床试验指导原则_第2页
软性接触镜上前临床试验指导原则_第3页
软性接触镜上前临床试验指导原则_第4页
软性接触镜上前临床试验指导原则_第5页
资源描述:

《软性接触镜上前临床试验指导原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软性接触镜上市前临床试验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一、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软性接触镜产品日益增多。为了进一步规范该类产品上市前的临床试验,并指导该类产品申请者/生产企业在申请产品注册时临床试验资料的准备,特制订本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虽然为该类产品的临床试验及申请者/生产企业在申请产品注册时临床试验资料的准备提供了初步指导和建议,但是不会限制医疗器械相关管理部门对该类产品的技术审评、行政审批以及申请者/生产企业对该类产品临床试验资料的准备工作。随着软性接触镜材料的进步以及眼科相关诊治技术的发展、相关法规政策和标准的更新,本指导原则还会不断地完善和修订。二、适用范围按照《医疗器

2、械注册管理办法》规定需在国内进行上市前临床试验的日戴软性接触镜注册申报项目,可参考本指导原则制定临床试验方案并实施。本指导原则适用于采用光学成像原理、矫正屈光不正的日戴软性接触镜。特殊功能设计的软性接触镜产品须结合申报产品自身特点另行制定其上市前临床试验方案,原则上不应低于本项指导原则的要求。三、基本原则软性接触镜的临床试验应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临床试验单位要进行临床试验的设计、实施、监查、记录、总结临床试验结果,并保证临床试验过程规范,结果真实、科学、可靠和可追溯。进行上市前临床试验的软性接触镜应已经过相

3、对科学的实验室研究和动物实验验证,且研究结果可基本证明产品安全、有效。四、临床试验方案(一)临床试验目的及注意事项软性接触镜产品的临床试验目的是评价申报产品是否具有预期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在临床试验中推荐使用LogMAR视力表(也称为EDTRS视力表),同时涉及屈光度检查时,均应以受试者主觉验光值(包括球镜度及柱镜度)为准,客观验光数值(包括球镜度及柱镜度)应记录并作为参考。因临床方案是阐明试验的总体设计、试验目的、试验方法和步骤等内容的文件,应当最大限度地保障受试者的安全和健康,应当由负责临床试验的医疗机构和实施者按规定的格式共同设计制定,报伦理委员会认可后实施,若有修改,

4、必须经伦理委员会同意。(二)临床试验设计以申请软性接触镜上市为目的的临床试验应是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照用医疗器械应选择境内已经批准上市的同类产品,其主要功能原理必须与受试产品一致,配戴方式必须一致,配戴周期相同,镜片材料相似,不建议采用历史对照或非平行对照。(三)临床试验样本量主要评价指标:戴镜有效率。有效定义:戴镜当天分别检查两眼矫正视力均大于等于5.0(标准对数视力表)为“有效”。根据对照用软性接触镜的相应指标的循证医学相关资料做出检验假设并计算样本量。同时,样本量的确定与选择的假设检验类型(优效、非劣效、等效性检验)及I、II类错误和具有临床意义的界值(疗

5、效差)有关,同时还应考虑预计排除及临床失访的病例数。临床试验样本量的确定应当符合临床试验的目的和统计学要求,并且完成所有访视的受试者不应少于本指导原则中规定的最低样本量。目前,软性接触镜产品的有效性、安全性的评估均应采用临床上通用的评价标准,每个评价病例应该是完整的双眼数据,临床试验最终完成总样本量不少于120例,按1:1设置对照,试验组不少于60例。(四)临床试验随访时间不同产品的临床试验随访时间不完全一致,随访时间的确定应该具有医学文献资料支持,要有医学共识。目前,软性接触镜的临床试验至少应分别于戴镜当天和戴镜1周、1个月、3个月进行随访观察。(可结合试验产品的临床观察具体

6、情况设定更为频繁的观察时间)(五)入选标准试验组和对照组需采用统一的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要求受试者分别检查两眼,框架镜最佳矫正视力均能达到5.0。其他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的具体内容由临床试验负责单位具体讨论决定。(六)评价项目1.有效性评价项目(1)视力:裸眼视力、框架镜最佳矫正视力、接触镜矫正视力可使用我国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受试者的裸眼(远用、近用)视力、框架镜最佳矫正视力和接触镜矫正视力(远用、近用)并记录。(2)屈光状态:屈光度和角膜曲率,应提供受试者戴镜前、后的屈光度变化(球镜度及柱镜度)和角膜曲率变化。2.安全性评价项目(1)眼部情况:在临床试验期间要求定期随访观察眼部

7、的变化,包括:眼睑、睑缘、泪液膜、结膜、角膜、前房、虹膜、瞳孔、晶状体、眼底、眼压等,在临床观察期间需严密监控并记录临床并发症的发生,随访次数由试验负责单位设计确定,原则上不能少于三次(2)镜片配适状态:初次配戴及定期随访中需观察镜片在眼表的位置(中心定位)、覆盖度、松紧度、活动度,并评价和记录其等级。(3)镜片状态:在定期随访中观察镜片的污损情况如:沉淀、变形、变色、锈斑、划痕、破损等。目前软性接触镜的临床常规疗效评价指标可参见附录Ⅰ和附录Ⅱ(七)确定护理系统根据受试产品的特性选择适合的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