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湖北省中考语文真题

2000年湖北省中考语文真题

ID:37929378

大小:4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03

2000年湖北省中考语文真题_第1页
2000年湖北省中考语文真题_第2页
2000年湖北省中考语文真题_第3页
2000年湖北省中考语文真题_第4页
2000年湖北省中考语文真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0年湖北省中考语文真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0年湖北省中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14分) 1.解释下边加线词的含义。(1分×6)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  ③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怜:  ④殚其地之出殚:  ⑤至若春和景明景:  ⑥更若役,复若赋若: 2.下边加点的词用法完全相同两组是()(1分×2)  A.①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亮遗德②今以蒋氏观之  B.①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②时而献焉  C.①辍耕之垄上②欲报之于陛下  D.①其乡人曰②其妻献疑曰  E.①以天下之所顺②则吾斯役之不幸 3.翻译下边各句。(2

2、分×2)  ①先帝知臣谨慎,帮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写《望天门山》,是在什么地方"望"的?在岸边高地上,还中在行船上?简要说明理由。(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6分) 5.《孔乙已》第四段和第六段最后一句都有用"众人都有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做结尾,

3、究竟是什么原因令"众人都哄笑起来"?你认为店内外充满的真是"快活的空气"吗?简要说明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问题。(18分)  古人读书不易  吴晗文库宝www.wenkubao.com百度文库原版文档免费下载站,免登陆,免财富值,一键下载。  古代人读书很不容易,因为在印刷术和纸没有发明之前,一般人是读不起书的。书很贵重,得用手抄写在竹简或者木牍上。一片竹简、木牍写不了多少字,几部书装满了好几车子。有人说"学富五车",说是念的书超过

4、五部车子装的简牍,其实用今天的眼光看,五个车子的书并不怎么多。孔子念书很用功,"韦编三绝",韦是皮带子,竹简、木牍用皮带子拴起来,才不致于乱。这种书是用绳子编起来的,所以叫做"编"。读得多了,把皮带都翻断了三次,是形容他老人家非常用功,对一部书反复阅读,熟读精读的意思。一句话,这样贵重的书,普通人是读不起的。后来人们把书写在帛上,卷成一卷的,一部书又分作若干卷。帛也很贵,只有有钱人才抄得起。到了纸发明了,虽然便宜些,但是还得手抄,抄一部书很费事,抄很多部书就更麻烦了,一般人还是抄不起。用纸写的书,可以装订成册,册是象形文

5、字。所以书又有"册"的名称。有了书,还得有人教,古代学校很少,只有贵族官僚子弟才能上学。虽然有些私人讲学的,但也交学费,交不起的人还是上不了学。因为书贵,书少,一个学校的学生就不可能人人有书,只能凭老师口授,自己笔记。这样,学习的时间就要长一些,靠劳动才能生活的人们,读书便不更容易了。  总之,由于物质条件的限制,古代人读书,尤其要读很多书是困难的。也正因为这样,读书也有阶级的限制,官僚子弟读书容易,平民子弟读书困难,知识被垄断了,士排列在农、工、商之前,就是这个道理。  到印刷术发明以后,书籍成为商品,可以在书店里买到

6、了,但是,还是有限制,穷人买不起书,更买不起很多书。穷人要读书,得想法借,得自己抄,这是很困难。例如十四世纪时,书已经成万部地印出,各大城市都有书肆,但是穷人要读书,还是非常艰苦。明初有名的学者宋濂,写了一篇《送东阳马生序》,谈他自己读书的艰苦情况说:  "我小的时候,就喜欢研究学问,家里穷,弄不到书,只好到有书的人家借,亲自抄写,约定日子还。大冷天,砚都结冰了,手指冻得弯不过来,还是赶着抄,抄完了送回去,不敢错过日子。因为这样,人家才肯借书给我,也才能读很多书。  "到成年了,越发想多读书,可是没有好老师,只好赶到百多

7、里外,找有名望的老先生请教,弓着身子,侧着耳朵,听他教诲。碰到他发脾气,我越发恭谨,不敢说一句话,等他高兴了,又再请教。我虽然听得不很明白,但到底还是学了一些知识。  "当我去求师的时候,背着行李,走过深山巨谷。冬天大风大雪,雪深到几尺,脚皮都裂了也不知道。到了客栈,四肢都有冻僵了,人家给喝热水,盖了被子,半天才暖和过来。一天吃两顿,穿件破棉袍,从不羡慕别人吃得好,穿得好,也从不觉得自己寒伧。因为求得知识是最快乐的事情,别的便不理会了。"  宋濂是在这样艰苦的情况下,经过努力,攀登学问的高峰的。他在文章的后面,劝告当时的

8、学生说:  "你们现在在太学上学,国家供给伙食、衣服,不必挨饿受冻了。在大房子里念书,用不着奔走求师了。有司业、博士教你们,不会有问了不答、求而不理的事情了。要读的书都有了,不必像我那样向人借来抄写。有这样的条件,还学不好,要不是天资差,就是不像我那样专心、用功。这样好条件,还学不好,是说不过去的。"  这一段话,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