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结构_代际关系与老年人赡养_以安徽薛村为个案的考察

家庭结构_代际关系与老年人赡养_以安徽薛村为个案的考察

ID:37944115

大小:341.79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03

家庭结构_代际关系与老年人赡养_以安徽薛村为个案的考察_第1页
家庭结构_代际关系与老年人赡养_以安徽薛村为个案的考察_第2页
家庭结构_代际关系与老年人赡养_以安徽薛村为个案的考察_第3页
家庭结构_代际关系与老年人赡养_以安徽薛村为个案的考察_第4页
家庭结构_代际关系与老年人赡养_以安徽薛村为个案的考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家庭结构_代际关系与老年人赡养_以安徽薛村为个案的考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0年第3期第31卷家庭结构、代际关系与老年人赡养———以安徽薛村为个案的考察朱静辉(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上海200237)摘要:本文以薛村为个案,认为当代中国农村家庭结构的核心化、小型化特别是老年空巢家庭或者单身老人家庭的核心化带来了家庭养老的困境,家庭结构核心化趋势是代际关系变迁的某种外在表现形式,原有家庭内部的代际关系变迁成为家庭结构与老年赡养变化的主要原因。短时间的理性的代际平衡并不是建立在代际双方共有认同基础之上的,老年人仍然以长时间的道德与感情的互惠模式考虑与子辈之间的关系,但是子辈却愈发用现代的理性方式考量代际关系,赡养老人的动力不是来自于生我养我的父子之恩情

2、,而是一种与市场交换形式相类似的有来有往的给予方式。家庭养老模式的内涵和原则产生的变化使得农村老年人生存状况下降,在此之中国家成为老年人所期盼的救济对象,但国家的有限资源无法对老年人实施全面的救济,改善老年人生活仍然应以原来的家庭养老模式为基础,并且对之加以外部制度建设和内部社会化机制的完善。关键词:家庭结构;代际关系;家庭赡养中图分类号:C913.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672(2010)03-0051-07收稿日期:2009-12-21作者简介:朱静辉,男,浙江宁海人,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方向:农村社会学,城乡关系。一、问题的提出同的类型”。[1]但

3、费孝通同时也意识到了中国亲子关早在80年代费孝通对江村进行跟踪调研的时系中的反馈模式是以男尊女卑、媳听婆命的封建礼候就发现中国农村家庭小型化的趋势,一对夫妻和教为基础的,这之中肯定存在着代际关系的紧张和和他们未婚子女构成的生活单位即核心家庭或小家矛盾。而郭于华的研究则表明基于反馈模式的代际庭已成为农村里为数最多的模式,而核心家庭成为之间的公平逻辑已经被打破,传统代际关系的均衡普遍模式的主要原因在于家庭内子女开始争取经济依赖于代际之间交换的公平原则,代际之间的交换上的自主权和婆媳关系处理不好。费孝通认识到中包括经济的和物质上的交换、仪式性的交换、情感性国与西方的亲子关系内容是不同的,西方是甲

4、代抚的交换、象征性的交换发展到当代交换方式愈来愈育乙代,乙代抚育丙代的“接力模式”,而在中国是甲趋于狭窄,更多的是一种物质和经济上的交换,而且代抚育乙代,乙代赡养甲代,乙代又抚育丙代,丙代公平原则也不被人们所遵守。[2]郭于华认为中国家又赡养乙代的“反馈模式”,中西的亲子关系显然在庭赡养的反馈模式本身已经产生异化,但他并没有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上产生了不同,中国文化虽详细讨论家庭结构的变动与反馈模式的变化之间的然强调父母对子女的抚育,但它更注重的是子女对关系,这一研究在阎云翔那里得到了深化,阎云翔的父母的反哺,子女要对父母孝顺不仅是儒家价值体研究对费孝通先生先前的观点提出了质疑,他对下系的

5、核心内容,也是传统中国政治法律制度的社会岬村的研究表明农村社会的家庭结构变动,尤其是基础。然而,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而带来的家庭老年人家庭的核心化其实已经证明中国的家庭赡养结构的变动,会不会使得中国的亲子关系趋同于西模式开始出现问题,代际冲突和孝道衰弱成为农村方的接力模式呢?费孝通的观点是家庭的结构变动社会中较为普遍的一个现象。其原因在于支持孝道并不意味着反馈模式也会随之产生变化,“反馈模式的传统机制(包括法律、公众舆论、宗族社会组织、宗的亲子关系是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家庭结构中体现教信仰、家庭私有财产等)已经丧失,孝道观念失去的,家庭结构在不改变这模式的条件下,还可以有不了文化与社会基础。[

6、3]贺雪峰对代际关系的变动的Vol.31No.3(133)2010·51·2010年第3期第31卷历史考察,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中国原有传统、大基本上以农业收入为主的村庄,然而近几年来在合肥集体是时代的代际关系虽然已经有所变化,但代际经济圈的带动之下,村庄也正在经历着市场化、工业关系的均衡并没有打破直到20世纪90年代代际关化、城镇化的过程。薛村有12个村民小组,但由于该系出现失衡,它将被一种更理性化、缺少亲情友好的地区90年代发生过一次特大洪水灾害,那时候全村相对平衡的代际关系所替代。[4]的房子几乎冲毁殆尽,于是通过国家的力量又重建了中国农村家庭结构中出现的老年人空巢家庭,一个村庄社区

7、,所以村庄现在的居住格局较为集中,反映了当代农村代际关系已经出现新的变化,传统它的村中心是由7个村民小组构成,其他几个村民小时期代际均衡的维持使得家庭结构变动与反馈模式组距离村中心较远,笔者所考察的重点也是村中心集相关性并不显著,所以尽管农村以核心家庭类型为中居住的7个村民小组内的老年人状况。主但老人赡养状况却并没有产生恶化。然而现代老首先我们可以对农村老年人的养老做狭窄的定年人空巢家庭和不完整家庭的出现却让老年人陷入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