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结构大赛设计计算书

抗震结构大赛设计计算书

ID:37945241

大小:419.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6-03

抗震结构大赛设计计算书_第1页
抗震结构大赛设计计算书_第2页
抗震结构大赛设计计算书_第3页
抗震结构大赛设计计算书_第4页
抗震结构大赛设计计算书_第5页
资源描述:

《抗震结构大赛设计计算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word格式文档设计计算书一、总体设计思路1、采用“板→梁→柱→基础”结构,传力路线简单明确。2、保证结构各部分强度。3、保证结构稳定性。4、在保证强度、稳定性的前提下,调整结构,使固有频率远离共振区,从而尽量降低动力系数β。5、尽量减轻自重。二、基本参数1、高度从底座板上表面开始计算。共四层。第一层:基础高度20mm;净高151mm;梁、板高度33mm。总计204mm。第二层:净高101mm;梁、板高度33mm。总计134mm。第三层:净高102mm;梁、板高度27mm。总计129mm。第四层:净高101mm;梁、板、卡槽高度47mm。总计148mm。总高

2、:615mm。2、面积前三层面积相同,顶层稍有增加,均按前三层取值楼板面积+四个柱面积:图1模型图164×164+4×(20×13)=27936(mm2)=279.36(cm2)3、荷载单层承受质量:M=279.36×10=2793.6(g)=2.7936(kg)单层重力荷载:G=Mg=2.7936×9.8=27.37728(N),取G为27N。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Geq==0.85×4×27=91.8(N)取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为1,按第一主振型近似计算(参见图2),各层水平地震作用为:专业整理word格式文档170130130130F4F3F2F1图2水平地

3、震作用F1=10.7N,F2=18.9N,F3=27N,F4=35.2N取F1=11N,F2=19N,F3=27N,F4=36N三、结构计算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剪强度顺纹70N/mm260N/mm25.7N/mm2橫纹2N/mm2——————弦向——————65N/mm21、材料的力学指标弹性模量:8900N/mm2图3短跨方向计算简图2、振动沿短跨方向时,结构强度、稳定性计算将结构沿对称平面分为两部分,取一侧进行计算,计算简图如图3所示。(1)荷载各层竖向荷载为原来一半:N=0.5G=0.5×27=13.5(N)各层水平地震作用为原来一半:P1=0.5F1=

4、0.5×11=5.5(N)P2=0.5F2=0.5×19=9.5(N)P3=0.5F3=0.5×27=13.5(N)P4=0.5F4=0.5×36=18(N)19mm6mmx图4柱橫截面(2)几何特性a、柱:面积A=6×19=114(mm2)惯性矩I=19×63/12=342(mm4)抗弯截面模量W=19×62/6=114(mm3)专业整理word格式文档b、板(计算简图中的橫梁,每层取三块板计算):19mm19mm19mm3mmx图5板橫截面面积A=3×19×3=171(mm2)惯性矩I=3×(19×33/12)=128(mm4)抗弯截面模量W=3×(19

5、×32/6)=86(mm3)(3)使用结构力学求解器计算整体内力将结构尺寸、荷载、材料性质输入求解器,算得弯矩图、轴力图、剪力图。a、弯矩图单位N·mmb、轴力图单位Nc、剪力图单位N图6短跨方向内力图专业整理word格式文档(4)柱的强度校核柱的最危险截面在最下端。左柱:,抗压强度足够,抗拉强度足够,抗剪强度足够右柱:,抗拉强度足够(5)板的强度校核最危险板处于底层楼顶。因轴力很小,忽略其影响。,抗拉、压强度足够图7底层楼顶梁、板结点M=2543N·mmN9mmN,抗剪强度足够(6)板、梁结点强度校核专业整理word格式文档a、最危险结点处于底层楼顶。如图

6、7所示,忽略梁对板的拉力,仅考虑梁对板的压力,将其简化为作用线沿梁轴线的集中力。梁、板局部受压强度,局部受压强度足够板的局部受剪强度,局部受剪强度足够图8三层楼顶梁、板结点NNM=1813N·mm9mmb、第三层梁板结点处加固条很窄,假设其失效,仅考虑下部梁与板间的拉、压作用,对结点进行校核。如图8所示梁的受压不需校核,现校核其受拉,局部抗拉强度足够l=160mmq图9板对梁的作用(7)梁强度校核最危险处在底层楼顶。如图9所示,取梁净跨长进行计算。将板对梁的作用简化为均布荷载。最大弯矩在两端,抗拉、压强度足够专业整理word格式文档最大剪力在两端(此处为弦向

7、受剪)M图10梁、柱结点柱Q梁QT抗剪强度足够(8)梁、柱结点强度校核如图10所示,力作用在粘接面,在粘接面处,梁受到柱的扭矩、剪力作用。最大剪力,抗剪强度足够(9)柱的稳定性校核采用计算长度法进行柱的稳定性校核。参见计算简图(图3)与轴力图(图6-b)。a、底层;柱与基础刚结,查表得μ=1.6,极限荷载为,稳定性足够。b、第二层专业整理word格式文档;查表得μ=2.6,极限荷载为,稳定性足够。图11长跨方向计算简图c、第三、四层轴力较小,无需校核稳定性3、振动沿长跨方向时,结构强度、稳定性计算将结构沿对称平面分为两部分,取一侧进行计算,计算简图如图11所

8、示。(1)荷载所有荷载均与振动沿短跨方向时相同。(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