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C_0抱轴式机车的轴重转移分析

2C_0抱轴式机车的轴重转移分析

ID:37954086

大小:212.8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03

2C_0抱轴式机车的轴重转移分析_第1页
2C_0抱轴式机车的轴重转移分析_第2页
2C_0抱轴式机车的轴重转移分析_第3页
2C_0抱轴式机车的轴重转移分析_第4页
2C_0抱轴式机车的轴重转移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C_0抱轴式机车的轴重转移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4年第2期机车电传动№2,20042004年3月10日ELECTRICDRIVEFORLOCOMOTIVESMar.10,2004研2C抱轴式机车的轴重转移分析0究开陈康,罗贇发(西南交通大学机车车辆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31)作者简介:陈康(1964-),男,1984年毕业于西南交通摘要:研究了2C抱轴式机车一、二系悬挂静挠度对机车最佳牵引高和粘着利用率的影大学内燃机车专业,副教0响。分析结果表明:机车的最佳粘着利用率与一、二系悬挂的静挠度分配无关,只要机车的等效授,现在主要从事机车动力学方面的科研工作。牵引高达到机车的最佳牵引高,就能获得最佳的粘着利用率;对于机车等效牵

2、引高和名义牵引高不相等的牵引装置,只要名义牵引高达到机车的最佳牵引高,就能获得较高的粘着利用率。关键词:轴重转移;牵引高;粘着利用率;静挠度+中图分类号:U260.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28X(2004)02-0018-05Axleloadtransferanalysisof2Caxlehunglocomotive0CHENKang,LUOYun(InstituteofRailwayVehicle,SouthwestJiaotong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0031,China)Abstract:Itisanalyzedtheinf

3、luenceofstaticdeflectioninprimaryandsecondarysuspensiononoptimumtractionheightandadhesionefficiencyof2Caxlehunglocomotive.Theanalysisresultsshowthattheoptimumadhesionavailibilityisindependentfromthestatic0deflectionofprimaryandsecondarysuspension.Aslongastheequivalenttractionheightisthesameaso

4、ptimumtractionheight,theoptimumadhesionavailibilitycanbereached.Incasetheequivalenttractionheightisdifferentfromthenominaltractionheight,aslongasthelatteroneequalstooptimumtractionheight,ahigheradhesionavailibilitycanbereached.Keywords:axleloadtransfer;tractionheight;adhesionavailibility;stati

5、cdeflection高达到该机车的最佳牵引高,机车就能获得最佳的粘0引言着利用率。本文将以2C抱轴式机车为例,对机车的0机车的轴重转移问题一直是机车研制开发中大轴重转移,特别是一、二系悬挂静挠度对机车最佳牵家所关心的主要问题之一。减小机车轴重转移是提高引高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给机车设计时牵引装置的粘着利用率的重要措施[1,2,3]。在研制开发大功率客货选择提供参考。两用机车过程中,轴重转移问题尤为突出。它不但要有足够大的启动牵引力和较高的粘着利用率,以满足1物理模型的建立大吨位货物列车启动时所需的牵引力和客运列车启在2C抱轴式机车的轴重转移分析的物理模型0动加速能力的要求,同时也

6、要求机车在高速运行时具中,机车的二系支承考虑为3组,支承纵向间距为l,sp有良好的运行平稳性。一般来说,对于采用水平牵引2个构架上中间支承的纵向距离为2l,中间支承与转s装置的机车,要达到较高的粘着利用率,需要采用大向架中间轮对的纵向距离为l,Z、θ是车体在牵引力cc静挠度的一系悬挂和小静挠度的二系悬挂设计;而作用下的垂向位移和在纵平面内的转角,Z、θ是s1s1要改善机车的运行平稳性特别是垂向平稳性,需要采前构架在牵引力作用下的垂向位移和在纵平面内的用较大的二系悬挂静挠度。怎样解决这一矛盾,就是转角,Z、θ是后构架在牵引力作用下的垂向位移s2s2轴重转移分析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每一

7、台机车,都和在纵平面内的转角,H为车钩距轨面的高度,h为牵存在一个最佳牵引高,只要机车牵引装置的等效牵引引杆的延长线与过中间轮对轴线的垂直面的交点距轨面的高度,γ为牵引杆与水平面的夹角,D为车轮收稿日期:2003-07-09的轮径。当机车受到牵引力作用时,二系支承的垂向基金项目: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18—第2期陈康,罗贇:2C0抱抽式机车的轴重转移分析载荷变化为ΔP(i=1~6),一系支承的垂向载荷变化ΔP=-k[Z+(l-l)θ-Z+(l-l)θ];i3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