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昆仑山即乞力马扎罗火山

上古昆仑山即乞力马扎罗火山

ID:37957606

大小:222.92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6-03

上古昆仑山即乞力马扎罗火山_第1页
上古昆仑山即乞力马扎罗火山_第2页
上古昆仑山即乞力马扎罗火山_第3页
上古昆仑山即乞力马扎罗火山_第4页
上古昆仑山即乞力马扎罗火山_第5页
资源描述:

《上古昆仑山即乞力马扎罗火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上古昆仑山位置确定昆仑山,传为上古神山,历代著述累累,至今迷雾重重。欲通华夏起源,必须突破此关。现在以历代传统典籍为依据,以我昨天考证的西王母在埃及为导航,排除欧亚非三大洲一切相关名山大川,来确定昆仑山的地理位置。一、文献著述《释迦方志序》对昆仑的资料收据的比较全,列出以下信息:1.《水经》云:无热丘者即昆仑山。2.《扶南传》云:阿耨达山即昆仑山。3.《山海经》云:南流沙滨,赤水后,黑水前,有大山名昆仑丘。又云:钟山西六百里。有昆仑山出五水。(《大荒西经》原文: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

2、。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燃。)4.《穆天子传》云:海内昆仑丘。在西北帝之下。方八百高万仞。5.《十州记》云:昆仑陵即昆山也,在北海亥地去岸十三万里。此约指佛经苏迷山也。6.又东海中山名方丈。亦名昆仑。(《十洲记》原文:昆仑号曰昆陵,在西海戌地,北海之亥地,去岸十三万里,……咸阳去此四十六万里。)7.《穆天子传》又云:西王母告周穆云。山去咸阳三十六万里。高平地三万六千里。8.《周穆传》(穆天子传)述西王母云:去宗周瀍涧一万一千一百里。9.《神异经》:昆仑山有铜柱。其

3、高入天围三千里。荣氏注云。柱洲昆仑山东南万二千里有无外山。10.《史记》云:昆仑山去嵩高五万里高万一千里。郭璞云:高二千五百余里。准南云高万一千一百里十四步二尺六寸。11.道经《造立天地记》云:昆仑山高四千八百里。12.又《转形济苦经》云:高万九千里。又云。此山飞浮。又云。昆山南三十里。次第有千昆山。名小千世界。13.《化胡经》云:昆山高九重。相去各九千里。又云。高万万五千里。又东海中山名方丈。亦名昆仑。又寻觅得其它著述如下:14.《淮南子-天文训》:昆仑者地之中也。15.《河图括地象》云:地中央曰昆仑,昆仑东南,地方千

4、里,名曰神州。又云:昆仑者,地之中也。《初学记》引《河图-括地象》:昆仑山为天柱,气上通天。16.《庄子-知北游》:不过乎昆仑,不游乎太虚。17.屈原《九章-涉江》: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18.《尔雅-释地》:三成(层)为昆仑丘。19.《淮南子-地形训》: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玄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谓之天帝。20.《竹书纪年》曰:周穆王十七年,“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21.《山海经》之《西次三经》谓: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

5、实惟帝之下都。22.《山海经》之《海内西经》谓: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23.郦道元《水经注》卷一云:昆仑墟在西北,……去嵩高五万里,地之中也。24.《史记-大宛列传》中云:安息长老传闻条枝有弱水、西王母,而未尝见。篇末又云:《禹本纪》言:河出昆仑,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瑶池。25.《山海经》之《海内西经》云:昆仑南渊深三百仞。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开明西有凤皇、鸾鸟,皆戴蛇践蛇,膺有赤蛇。开明北有视肉、珠树、文玉树、玗琪树,不死树。凤皇、鸾鸟皆戴瞂。又有离

6、朱、木禾、柏树、甘水、圣木曼兑,一曰梃木牙交。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又云: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26.《穆天子传》卷之一(晋郭璞注,明范钦订):河宗□命于皇天子。河伯号之帝曰:“穆满,女当永致用□事!”南向再拜。河宗又号之帝曰:“穆满!示女舂山之 ,诏女昆仑□舍四,平泉七十,乃至于昆仑之丘,以观舂山之□,赐语晦。”天子受命,南向再拜。卷之二:季夏丁卯,天子北升于舂山之上,以望四野。曰:“舂山是唯天下之高山也。”孳木□华畏雪,天子于是取孳木华之实,曰:“舂山之泽,

7、清水出泉,温和无风,飞鸟百兽之所饮食,先王所谓县圃。”天子于是得玉策枝斯之英。曰:“舂山,百兽之所聚也,飞鸟之所栖也。”爰有□兽食虎豹,如麋而载骨,盘□始如□,小头大鼻。爰有赤豹、白虎、熊罴、豺狼、野马、野牛、山羊、野豕,爰有白鸟、青鵰,执太羊,食豕鹿。曰天子五日观于舂山之上。乃为铭迹于县圃之上,以诏后世。二、个人分析综上所述,得出以下启示:1.昆仑山,别名:无热丘,阿耨达山,昆仑丘,舂山,昆山,昆仑陵,昆仑之丘,昆仑之虚,昆仑墟,等。2.《十州记》:“昆仑陵即昆山也,在北海亥地去岸十三万里。此约指佛经苏迷山也。”苏迷山

8、,又翻译做须弥山,是印度传说中通天同神之山。又根据印度文明源于baylon,因此,昆仑位置,首先怀疑的是在中东的巴比仑(babylon)。今天宁夏固原县须弥山南麓,应该是沿用国外传说另起得山名,并非早期神山。3.文字是文明探源的基本工具之一。现在的有名的大山基本上都一个字,昆仑却两个字,昆仑之名,是音译,来自国外,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