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导学案

ID:37973454

大小:8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04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导学案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导学案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导学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选择题1.为改变许多出身地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的弊端,采取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开始于()A.隋文帝时    B.唐太宗时C.隋炀帝时    D.武则天时xkb1.com2.科举制在我国正式诞生是在()A.隋朝   B.唐朝C.明朝    D.秦朝3.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是在()A.隋文帝时    B.唐太宗时C.唐玄宗时    D.武则天时4.关于科举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正式形成于隋炀帝时B.唐朝时分为明经科和进士科C.明经科是做高官的主要途径D.明朝时考试

2、内容限于四书五经5.科举制度在我国存在的时间和废除的年代是()A.500多年明朝B.700多年清朝C.900多年元朝D.1300多年清朝6.下列关联错误的一项是()A。隋炀帝——分科考试B。唐太宗——扩充国学增加学员C.武则天——殿试、武举D。唐玄宗——诗赋为进士科主要内容7.自隋朝确立科举制度来选拔官员,其意义在于()①废止过时的选官旧制,将选官、用人权力从地方收回中央。②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公开考试、平等竞争的特性。③开始突破门第的限制,按考试成绩择优选才。④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获得了施展才能的机会,提高

3、他们的政治地位,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www.xkb1.com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8.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参政始于()A.东汉     B.明朝C.唐朝    D.隋朝9.下列对科举制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xkb1.comA.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学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B.科举制度从思想上控制了读书人。C.培养了更多的中华民族的英才。D.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来源:学,科,网]10.科举制度与以往选官制度的本质区别,在于()A.普通读书人可以自愿报名参加官

4、府的考试,扩大了选官的范围。www.xkb1.comB.本人要出自高门权贵家庭,要有地方官员和高门权贵的推荐。C.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不能做高官,选拔官吏的实权也没有控制在朝廷手中。D.选拔官吏必须实行世袭制。11.武则天开创殿试,亲自出题面试举人的根本意图是()A.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B.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C.鼓励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D.巩固封建统治。12.隋文帝废除旧的选官制度的原因是()①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需要加强中央集权②隋文帝重视文学。③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才能有

5、效地进行统治。④使选官实权控制在地方官员手中,扩大地方自主权利。A.①②③④B.②④C.①③D.①②③13.下列属于完善科举制度的皇帝是()①唐太宗②隋文帝③唐玄宗④武则天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新课标第一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