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ID:37982538

大小:4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4-28

4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第1页
4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第2页
4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第3页
资源描述:

《4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语文)学科课时计划总序号___46____课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型讲读课教师单亚杰第1课时教学目标1、积累有生命力的词语。2、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3、背诵“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重点积累有生命力的实词,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难点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法学法拓展阅读法。教学过程集体备课个人备课教学内容教师、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2、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句名句的作者是谁?(孟子)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散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识记和作者有关的文体常识。(作者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后人尊称为“亚圣”,名轲,字子舆。文章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课文选自《孟子》,它是孟子及其几位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他主张“仁政”、“民贵君轻”。)(板书课题、作者、体裁)二、自读课文,检测生字词等预习情况。

3、教师导入,学生倾听。教师用大屏幕展示搜集的资料,学生与教师一起交流。教师抽查,学生互查。教学过程三、学习课文内容,思考:1、课文连举古代六位名人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2、作者举例想说明什么?(3、请你举出古今中外同类型的事例。4、这篇散文也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文章的第二、三节分别从哪两方面(正、反)道理,论述了什么道理(个人成才与国家存亡)?5、齐读写个人成才的主观条件的句子(征于色,发于声),写成才的客观条件的句子(思想、生活、行为)。从国家存亡的反面来论述受磨砺的好处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

4、国外患者)你知道历史上有哪些因此而亡国的例子(商纣王、隋炀帝等事例) 6、得出的结论句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7、这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位置在(标题,也是结论)8、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有(例证法、道理论证法)9、 小结:这篇议论文通过举例、讲道理来论证了要成才必先经受磨练的观点 ,激发人们克服困难,锐意进取。四、拓展:1、学了课文,你打算怎样面对生活或学习中的困难、挫折,使自己的人生之花开得更灿烂、美好,使自己的未来日子更幸福?五、课堂练习,背诵课文。六、作业。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明确。(都出身贫贱,都经历

5、了磨练,最终都大有作为)(韩信受胯下之辱成将军;爱迪生经历上千次实验发明了电灯;诺贝尔发明炸药,实验中多次被炸伤;贝多芬耳聋后写出《命运交响曲》;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元素;;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领导人开创了新中国的历史;张海迪高位截肢自学了四国外语.........)举例:(培养不怕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增长才干,有所作为)提示:其实同学们不畏严寒,不怕酷暑,每天坚持来上学,这种恒心与毅力让人佩服,你们在老师眼里就是最优秀的。 教学后记满意之处:学生对此文的翻译比较流畅。不满意之处:对于文章阐释的观点虽认

6、同,但是不能很好的理解文章从个人作为到治理国家两个方面的正反论证。整改措施:教师引导,从梳理内容入手,进一步体会正反论证方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