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羊皮筏子

兰州羊皮筏子

ID:37993179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3

兰州羊皮筏子_第1页
兰州羊皮筏子_第2页
兰州羊皮筏子_第3页
资源描述:

《兰州羊皮筏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兰州的皮筏:常用羊皮或牛皮做成。人们在屠宰时,剥下大个羊只的皮毛或整张牛皮,用盐水脱毛后以菜油涂抹四肢和脖项处,使之松软,再用细绳扎成袋状,留一小孔吹足气后封孔,以木板条将数个皮袋串绑起来,皮筏即告做成。因其制做简易,成本低廉,在河道上漂流时便于载运而在民间广为使用。我国以皮筏为渡由来已久。至少在320多年前,兰州就大量使用皮筏以渡了。皮筏在古代主要用于青海、兰州至包头之间的长途水上贩运。筏子有大有小,最大的羊皮筏子由600多只羊皮袋扎成,长22米,宽7米,前后备置3把桨,每桨由2人操纵,载重可达20-30吨,晓行夜宿,日行200多公里从兰州顺流而下,十一、二天即可到达包头,小皮筏

2、由十多只羊皮袋扎成,便于短途运输。牛皮筏一般由90个牛皮袋扎成,可载货四万斤。因筏子大如巨舟,在滔滔黄河上漂行,气势壮观,当地有“羊皮筏子赛军舰”之说。50年代之前,在铁路尚未开通,公路交通又不便利的黄河上游地区,皮筏一直是重要的运输工具。“吹牛皮,渡黄河”是兰州牛皮筏子又一新奇刺激的妙用。将渡河者装人牛皮袋中,充气扎口后,艄公爬在牛皮袋上,一手抓袋,一手划水,只十几分钟便可将渡客送至黄河对岸,这种摆渡方式恐怕你闻所未闻。以皮筏为渡需要高超的技巧。一要心细,二要胆大。上筏时要轻松自如,绝不可猛劲上跳。坐在筏上要紧抓木杆或绳索,遇浪可不能惊慌乱动,保持平衡自然会有惊无险。筏子往往由谙

3、熟水性、经验老到的“峡把式”领航掌桨,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散步。50年代前,兰州金城关、骚泥泉一带的回民多从事皮筏运业,多达50多户,400多人,有六十多条大筏,每年能外运羊毛250多万公斤。 今天,皮筏作为摆渡工具已被淘汰,但在兰州和宁夏沙坡头仍有少量的皮筏保留了下来。有些筏工家族的后代们不愿继承父辈的衣钵,做了其它行当,做水路生意的也都开起了汽垫船或游轮业务,只有老年的筏工们不愿抛弃随他们几十年的宝贝皮筏,开起了在黄河岸边摆渡游客水上娱乐的旅游业务。不过,他们并不是每天都出水。兰州市北滨河路180号的陈老汉便是一个出色的放筏人,他放的只不过是橡皮筏,经常在河边迎风逐浪玩筏。祖

4、居兰州市的李德明老人也是一个羊皮筏子放筏人,在旅游旺季,只要你运气好,总会看到皮筏在水上漂荡,或在滩边晾晒皮筏的新奇一幕。 描写黄河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李白《赠裴十四》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唐《浪淘沙》描写长江的诗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

5、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