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2节_种群数量的变化

教案--第2节_种群数量的变化

ID:37995668

大小:21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4-30

教案--第2节_种群数量的变化_第1页
教案--第2节_种群数量的变化_第2页
教案--第2节_种群数量的变化_第3页
教案--第2节_种群数量的变化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案--第2节_种群数量的变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概述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b、举例说明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分析其产生的条件、特点和量的计算等;c、举例说明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并与“J”型曲线作比较;2、能力目标:a、能解释“J”型增长和“S”型增长的数学建模与种群数量变化的关系;b、用数学解释种群数量变化的波动原因,指出能调节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阐明研究种群数量变动的意义,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

2、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2、教学难点: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三、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教材P65问题探讨。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某种细菌每20min就通过分裂繁殖一代。1、72小时后,由一个细菌分裂产生的细菌数量是多少?2、n代细菌数量的计算公式?【二】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有: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三】种群增长的

3、“J”型曲线让学生根据问题探讨的结构填写课本表格以及绘图4—4:第4页共4页“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以一定的倍数增长,如果第一年数量为No,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则t年以后的种群数量公式为:Nt=N0·λt①产生条件:理想状态——食物充足,空间充裕,环境适宜,没有敌害等;②增长特点: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是第一年的λ倍。③量的计算:t年后种群的数量为Nt=N0λt(N0为起始数量,t为时间,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为年均增长率。)例:某一地

4、区2001年人口普查时有10万人,2002年比2001年增长1%。请预测,按照此生长速度,2006年该地区的人口将有多少?【四】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①产生条件:存在环境阻力:自然条件(现实状态)——食物等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种内竞争不断加剧,捕食者数量不断增加。导致该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②增长特点: 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后,将停止增长并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第4页共4页③种群增长曲线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a、有害动物的防治,应通过降低其环境容纳量b、受保护动物的拯救和恢复,应通过改善其栖息环境

5、,提高K值。c、生产上的捕获期应确定在种群数量略比K/2多时最好;而杀虫效果最好的时期在潜伏期(K/2以下)。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增长曲线的比较项目“J”型曲线“S”型曲线前提条件环境资源无限(食物、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环境资源有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数量连续增加,Nt=N0λt达到环境条件允许的最大值后停止增长,保持相对稳定状态。种群增长率保持稳定随种群密度上升而下降K值的有无无有用达尔文的观点分析“J”、“S”曲线“J”型曲线表明生物具有什么特性?图中阴影部分表示什么?1、“J”型曲线用达尔文的观点分

6、析表明生物具有过度繁殖的特性。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种群密度越大环境阻力越大3、用达尔文的观点分析指: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量,也即代表自然选择的作用。【五】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在自然界,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气候、食物、天敌和传染病等,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第4页共4页【六】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单细胞的计数方法——血球计数板计数法血球计数板是由一块厚玻片特制而成,其中央有两个计数室。每个计数室划分出9个大方格,每格面积1mm2,加盖玻片后的深度为0.1mm。因此,每大方格容积为0.1mm。另

7、外,中央大方格以双线等分为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又分16个小方格,供细胞计数用。计数方法:首先用吸管吸取少许稀释倍数的单细胞悬液,从盖片端滴一小滴(不宜过多),液体自行向内渗入,静置数分钟后,再放在微镜下观察计数。一般选取计数室内四个角及中央五个中方格(80小方格)计数,若细胞位于小方格的线上,应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以减少误差。计数应重复3次,取其平均值。数完毕后,依下式计算:每1mL悬液细胞数或每克细胞数=80个小方格细胞总数/80×400×10000×稀释倍数实验材料:菌种和无菌马铃薯培养液、

8、试管、血球计数板、滴管、显微镜等。酵母菌的显微计数方法1.血球计数板:是带有微小方格(2mm×2mm方格)刻度的玻璃片,用于在显微镜下对血细胞、微生物的计数。2.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连续观察7天,并记录每天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