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最后的光辉──浪漫诗人济慈

生命最后的光辉──浪漫诗人济慈

ID:37995870

大小:2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2

生命最后的光辉──浪漫诗人济慈_第1页
生命最后的光辉──浪漫诗人济慈_第2页
生命最后的光辉──浪漫诗人济慈_第3页
资源描述:

《生命最后的光辉──浪漫诗人济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生命最后的光辉——浪漫诗人济慈 英国的浪漫时期是英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约翰‧济慈(JohnKeats,1795-1821)是这个时期六大诗人中出生最晚却最早过世的一个,他在短短数年的创作生涯里留下许多不朽的诗篇。 济慈的父亲汤玛斯‧济慈是英国伦敦一家酒馆马房的领班,他和酒馆老板的女儿简妮斯结婚,继承酒馆的产业,济慈出生于公元一七九五年十月三十一日,是家中的长子,他有三个弟弟,乔治、汤姆和爱德华(三岁时早夭),以及一个妹妹芬妮,济慈和弟妹的感情都非常好。济慈七岁时和弟弟进入当时颇有名气的约翰‧克拉克私立学校就读,八岁时父亲不幸从马背上跌落而摔死,两个月

2、后母亲改嫁,并跟着新婚丈夫离开,济慈和三个弟妹不得已搬去和外祖父母同住,十三岁时,母亲染上肺痨回家静养,济慈尽心照顾,但隔年他母亲仍不治病逝。济慈在私立学校求学的阶段受到学风自由的影响,因而培养出独立的性格,更重要的是,他和校长的儿子查尔斯结交,查尔斯足足比济慈大了八岁,他是济慈文学的启蒙老师,他引导济慈阅读文学,并将李‧杭特的文学圈介绍给济慈听。济慈求学时以好打架出名,他从不轻易低头,有一次他因为弟弟乔治受到不公平的对待而攻击一名学校的老师。济慈的外祖母留给济慈和他的弟妹八千英镑,但由于其它家族成员诉讼以争夺遗产,济慈一直到死都没办法获得这笔钱,经济

3、拮据是济慈毕生的梦魇,也因为如此,济慈十五岁时在监护人理查‧阿贝的同意之下离开私立学校,转当外科医师兼药剂师汤玛斯‧汉蒙得的学徒。 一八一四年,济慈十八岁时完成了生平的第一首诗〈斯宾赛的模仿〉,但他的创作生涯仍未正式开始,他在十九岁时进入伦敦盖斯医院就读,第二年他就成功地当上药剂师,可是创作的欲望在济慈的体内萌芽,过了没多久,济慈不顾监护人的反对,毅然决然地从事诗歌创作,济慈就以他文字工作微薄的收入扛起家庭开支的重担,而弟弟乔治和妻子移居美国投资失利更是让济慈一家的经济问题雪上加霜。一八一八年对济慈来说是难熬的一年,首先是他出版了气势磅礡的四千行长诗《

4、恩弟米恩》,在这首长诗中济慈对古典希腊罗马神话的喜爱与想象力获得充分的发挥,但是这首长诗却受到当时评论家的严厉批判,《评论季刊》、《布雷克伍得杂志》等期刊都登文攻击济慈的《恩弟米恩》,除此之外,济慈的小弟汤姆肺痨病重,济慈悉心照料直到汤姆病逝,而其实济慈自己也受到病魔的染指,贫穷、疾病和得不到认同折磨济慈的身心,但济慈并未被打垮,他反省分析自己长诗的缺点并加以改进,开始从事他另一部杰作《海披里恩》,也是在那困厄的一年,济慈认识了他一生的挚爱芬妮‧布朗,她们彼此相知相爱,次年两人便订婚,可是济慈明白自己的身体状况越来越糟,家里的经济也一直无法改善,在不愿

5、意拖累芬妮‧布朗的情况下,济慈打算和她解除婚约,但善良的芬妮不愿意弃济慈而去,她一直陪在济慈身边照顾他。一八一九年被称做济慈的「奇迹之年」(YearofMiracles),在九个月之中济慈的创作天分发光发热,虽然他认为自己受到太多约翰‧弥尔顿风格的影响而停止《海披里恩》的创作,但是他完成了足以让他在世界诗坛占一席之地的六首颂歌以及一些成熟的叙事诗,在那之后,济慈的病情逐渐恶化,他接受医生的建议到气候较暖和的意大利养病,但是天妒英才,济慈还是没能从这个曾夺走他母亲和弟弟汤姆生命的病魔魔掌底下逃脱出来,一八二一年二月,济慈病逝于罗马,享年二十五岁,济慈的墓

6、碑上刻着他留下的铭文:「一位名字写在水中的人在此长眠。」 济慈是一位天才诗人,从他十八岁写下第一首诗到他二十四岁停笔为止不过五年多的光阴,没有一位诗人可以像他一样在这么短的时间当中,创作水准就已臻极致,无可否认的,在济慈的某些作品之中,读者可以发现其它文学巨擘如弥尔顿、莎士比亚等的影子,不论是有意或无意的模仿,济慈个人独特的风格与创作的光芒是隐藏不住的,济慈明白自己有文学创作的天赋,所以他害怕死亡,在他的长诗〈睡与诗〉中他表达出对自己的期许,他希望能有十年来完成诗歌的创作,上帝却只给了他一半的时间,也许是知道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济慈不断鞭策自己加紧创作

7、的脚步,济慈认为人世间是充满苦痛、变动和不确定性,世界就像是一个「灵魂创造的溪谷」,人类应从苦难中学习,因为这些痛苦的经历可以帮助人类净化自我的灵魂。济慈的诗作并不局限于某一种体裁,事实上,他作了许多不同的尝试,不论是十四行诗、长诗、叙事诗或颂歌,济慈都有其独到之处,在济慈的作品中,真、美、永恒以及死亡是常见的主题,在〈希腊古瓮颂〉中的诗句「美即是真,真即是美」不断为后人所传颂,古瓮上的年轻男女永远沉浸在爱河中,不受到死亡的威胁,这是济慈终生所追求不到的目标,对济慈来说,那个古瓮是一种理想的艺术,是真理、是永恒。在〈夜莺颂〉中,那只吟唱的夜莺象征永恒,

8、诗人在黑暗中聆听夜莺的歌声,希望能飞向这只不朽的鸣鸟,以超脱于世上的一切苦难和死亡。在〈无情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