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语文苏教必修4)

《登高》(语文苏教必修4)

ID:37995963

大小:813.7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03

《登高》(语文苏教必修4)_第1页
《登高》(语文苏教必修4)_第2页
《登高》(语文苏教必修4)_第3页
《登高》(语文苏教必修4)_第4页
《登高》(语文苏教必修4)_第5页
资源描述:

《《登高》(语文苏教必修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江苏教育出版社高一年级(必修四)畅言教育《登高》教学设计本课时编写:南昌三中黄莎教材分析:《登高》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此诗语言精练,通篇对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对,充分显示

2、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圆通之境。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2、品读诗歌的语言,分析诗中的形象特征,体味诗人的情感。3.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4、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步骤。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品读诗歌的语言,分析诗中的形象特征,体味诗人的情感。【教学难点】用心用情服务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高一年级(必修四)畅言教育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2、学生课前对《登高》进行背诵。3、学生对杜甫的生平进行了解。

3、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千二百多年前的一个秋天,重阳节前后,在夔州,长江边上,秋风凛烈地吹着,吹得万木凋零,漫山遍野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急剧地翻滚,孤鸟在空中久久地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有一位老人,他疾病缠身、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步履瞒珊,跃跌撞撞地朝山上走来。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困潦倒,似乎走到生命的晚秋。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漂泊。面对万里江天,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的《登高》。【设计意图】以学生熟知的人物和事件引入,激发学生

4、的阅读兴趣。二、知人论世,作品概况1、杜甫的生平经历杜甫: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将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有较深的认识。靠献赋始得官。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往秦州、同谷。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

5、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了解杜甫的生平经历,丰富学生文化知识,积累作文素材。2、诗歌题材以及代表作品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统治者的罪恶作了较深的批判,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和发展《诗经》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

6、现实主义高峰,起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被称为“诗圣”。用心用情服务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高一年级(必修四)畅言教育代表作:《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羌村》、《北征》、《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等诗,皆为人传诵。著有《杜工部集》。【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了解“诗圣”“诗史”,丰富学生文化知识,积累作文素材3.作品风格 沉郁:思想内容。“沉”即“深”——深刻、深广、深厚。“郁”即“积”——真实、凝重、含蓄顿挫:艺术形式。字面上指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情感的千回百折、节奏的

7、徐疾相间、音调的抑扬顿挫、旋律的跌宕起落【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了解杜甫的作品风格,有利于文言文阅读的提高。4、创作阶段:(1)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2)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四十四岁)(3)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4)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了解杜甫诗歌创作阶段,有利于文言文阅读“知人论世”的理解。5、创作背景: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出蜀途中。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作者寄

8、寓夔州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  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心头的郁闷,杜甫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了解登高的创作背景,能让学生品读诗歌的语言,分析诗中的形象特征,体味诗人的情感。三、诗词梳理1、翻译诗歌风急天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