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流水响叮咚 教案

小溪流水响叮咚 教案

ID:37998274

大小:2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3

小溪流水响叮咚 教案_第1页
小溪流水响叮咚 教案_第2页
小溪流水响叮咚 教案_第3页
小溪流水响叮咚 教案_第4页
小溪流水响叮咚 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溪流水响叮咚 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溪流水响叮咚》教案铁炉小学:秦继红教材简析《小溪流水响叮咚》是人音版第八册教材中第六课中的内容,歌曲优美、抒情,它的旋律婉转起伏,歌词淳朴生动,充满诗情画意,歌曲以欢快的小溪为题材,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让儿童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抒发了对美丽祖国的深情爱意。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学习,能用优美、流畅的声音歌唱全曲,在歌唱中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2.能够准确地把握歌曲中二分符点音符和八分休止符。3.在准确歌唱的基础上,能用小乐器为歌曲配上合适的伴奏和舞蹈动作。教学重点能用优美的声音完整、流畅地歌唱《小溪流

2、水响叮咚》。教学难点用科学的呼吸唱准教长乐句。符点音符的时值把握。教学方法聆听鉴赏法、讲解法、节奏练习法、等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光盘、电钢琴。教学课时一课时40分钟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音乐问好。2.复习歌曲,调整坐姿。同学们:春天是一年当中最美的季节,所以才会有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诗句,今天的课前放松音乐,就让我们来欣赏《春晓》开始。请大家自由加入律动。(播放音乐)二、新课教学(一)导入1.导入:刚才的音乐,让我们一起走进了春天。请再看一组图片,和老师一起走进大自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生回答春天的美景)闭上眼睛,你听到了什么?(小溪流水声)听着小溪流水声,你仿佛来到了哪里?(师播放流水声)2.交流。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小溪流水的步伐,去大森林里逛一逛、玩一玩!你看,小溪流为了欢迎我们的到来,送给我们一条优美的旋律,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老师先为大家范唱,大家再自主进行视唱。5430

4、1032

5、1060

6、啦啦啦啦啦啦啦啦5125

7、3.1

8、217

9、1-

10、1-

11、

12、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1)生模唱第一条旋律。(2)带着欢快、跳跃的感觉唱一唱。(3)男女生谱子和歌词接唱,带感情合唱(啦)。3.师:唱完

13、典型谱例,小溪流又给我们带来了一条典型节奏。请大家打出来,才能欣赏它最美的音乐。出示典型节奏。请同学们在视唱节奏时注意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4、小溪流水的声音好听吗?你能感受到小溪流的快乐吗?(生回答)它为什么会如此快乐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今天学习的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完整聆听全曲交流:小溪流的歌声是怎么样的?(优美动听)速度怎么样?(中速,行板速度)它是一首几拍子的歌曲?你能打出它的强弱规律吗?4、认真读歌词,数一数歌曲有几个乐段和几个乐句,哪几句开头相同或相似。(1-16小节为第一乐段,17-33为第二乐段,各

14、有两个乐句)5.再次欣赏音乐,边听歌曲,边为歌曲画出波浪形图形谱,体验小溪流欢乐的心情。6.老师弹琴,学生用啦音模唱歌曲。7、老师和学生用啦音接唱歌曲。歌词熟悉(1)师出示幻灯片,生读一读。(2)师:“刚才同学们用的是语文课上的朗读方法,今天老师用音乐节奏的方法来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师开电子琴伴奏,用节奏读出“光明的”(切分节奏)。(3)生模仿读。歌曲学习:1.用“啦”音模仿第一、第二乐句。2.填上歌词试一试。3.师唱第三、四乐句,生模仿唱一唱。4.师生接唱游戏。5.加入歌词试唱第一段,师指导容易唱错位置。6.

15、简单学习第二段。7、完整唱整首歌曲。8、送“记号”。师:“音乐是灵动的精灵,如果没有变化,会显得单调而乏味,老师请来了许多音乐小记号,请你找一找,给它们找个家,让音乐有了它们的装饰,变得更美”。——小组合作完成——请代表发言。(师在卡片上写上‘V’换气记号,M和P等强弱记号,请学生小组合作,找一找应该送给哪个小节(间)?)7.交流,标记号。8.带上音乐记号跟音乐唱一唱。(三)拓展训练请大家为歌曲旋律加入波浪形图形谱。师点评学生图形谱。(四)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跟随音乐走进了大森林里,聆听了小溪流的歌声,我们学会

16、了用优美的声音歌唱小溪流,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现在,太阳快要下山了,让我们再次唱起歌,和小溪流说再见吧!(播放《小溪流水响叮咚》,学生边唱边走出教室。)课程结束简单自评:在设计本课中,我结合所学的内容,对教材进行整合、设计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设计中,融入了情境创设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自主编创动作法等多种学习手段进行教学,学生在这节课上思维很活跃,师生互动成效明显。秦继红2017.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