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语文版)

《归园田居》(语文版)

ID:37999495

大小:189.3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3

《归园田居》(语文版)_第1页
《归园田居》(语文版)_第2页
《归园田居》(语文版)_第3页
《归园田居》(语文版)_第4页
资源描述:

《《归园田居》(语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语文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畅言教育《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巢湖市柘皋中学葛庆国老师◆教材分析归园田居其共有五首,本文是第三首。诗篇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出劳动者的喜悦。同时又隐含了对官场黑暗腐败的生活的厌恶之感。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作者陶渊明其实写的归园田居是自己理想的故居。◆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诗歌;2.了解作者及其影响;3.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

2、涵。【过程与方法目标】用心用情服务教育语文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畅言教育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与体味情感来鉴赏古典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教学难点】品味诗歌,领会诗歌的意境。◆课前准备◆搜集陶渊明生平以及创造的资料,制作教学课件,准备学生的预习作业。◆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每当读到《红楼梦》中潇湘妃子(也就是林黛玉)这句赞美菊花的诗句,我便不由地想到一位爱菊的隐士

3、——陶渊明,想到他和菊花一样“不媚流俗,高洁傲岸”的品性。今天,我们就借他的诗作《归园田居》和大家一同走进他的内心,去品读他的内心世界。二、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简介: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生于东晋末期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他的祖父,父亲均做过太守一类官职,但到了陶渊明这一代,家境早已败落,因为有这样的家世背景,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黑暗,他热爱纯净的大自然,他自29岁入仕,作过祭酒,参军一类的小官,因不满当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又不愿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于41岁毅然辞去在

4、任仅仅80余天的彭泽县令,从此躬耕自娱,直至63岁在贫病交加中死去。《归园田居》共五首,是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的第二年写下的一组组诗,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这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这一年他42岁,课文所选是其三,因其一是对其三很好的注释,所以我们这一节课共同来学习他的这两首诗,也就是内容侧重表现乐农事,辞官场的这两首诗。其三我们来共同学习,其一由同学们自主学习。三、课文朗读:听录音朗读,请同学们仔细聆听,并标出节奏及押韵的字。用心用情服务教育语文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畅言教育1.请同学们自己试

5、着朗读。2.请生找出押韵的字,如何读出押韵的字呢?读出韵脚的延长音,这样才能读出吟诵的味道来。3.分别请男女生两个同学读,当场对决,PK一下,并请生点评。4.请大家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读出诗歌的情味来。四、初读感悟:诗歌离不开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是心灵的翅膀,有了联想和想象,心灵便能自由地飞翔。在刚才的朗读中,哪些诗句悄悄拨动了你的心弦,请你展开联想和想象,用最美的语言加以描述。五、课文探究:通过刚才的创作,是哪些诗句或词语激发了你的联想和想象,你还能读出诗句的言外之意吗?请大家反复地品一品,把你独特的感谢受

6、与大家分享。示例:同学们刚才表现得不错,我也按捺不住了,下面就由我来抛砖引玉吧。“盛”与“稀”对举,草长得很茂盛,豆苗却很稀疏,可见诗人不善农事,可是诗人有没有因此而放弃呢?他劳作的心情如何?好,后面的精彩就留给大家吧。由诗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品析引出对第一首的学习。六、拓展阅读:诗人曾经违背自己的意愿生活过吗?读了第一首,你定会豁然开朗的。同学们己经初步预习了这首诗,我有一个提议,有这三种学习方式,供大家选择。1.如果你善长朗读,你就用你声情并茂地朗读来感染大家。2.如果你感情丰富细腻,你不妨对诗中的诗句展开联想和

7、想象,用你如花的妙笔来打动大家。3.如果你很理性,你就用你理性地分析,写法也好,词句也好,修辞也罢。去和大家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请大家尽快做出抉择。示例:诗句品析:如此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作者是如何描绘出来的?A.既有视觉上的欣赏,又有听觉上的愉悦。B.以动写静,就是古人所说的“鸟鸣山更幽”的意境了。C.拓展延伸,由这里的"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的描写,还会联想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也是写生活环境的宁静的;还有“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还会让人联想到“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七、主题归纳:田园风

8、光如此美妙,不难看出诗人充满了喜悦之情,那么诗人不喜欢什么呢?你读出来了吗?用心用情服务教育语文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畅言教育提示:诗人厌恶官场生活,他把官场比作樊笼,比作尘网,把为官的自己比作羁鸟,池鱼从而道出了他的人生志向。八、小结板书景其三其一农村生活田园风光情愿无违厌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