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3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3

ID:38005561

大小:30.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4-30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3_第1页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3_第2页
资源描述: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⒌我们周围的空气一、教材分析:空气,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作为气体的典型代表,空气无气味、无味道、透明,而且无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密度很小。同时,由于空气无法直接观察,学生对空气的原有认识相对是较少的,这些将造成“空气”的教学有相当的难度。空气的存在,需要学生用相关的证据来证实。由于空气无法直接进行观察,所以学生需要借助其他媒介进行间接观察。证明了空气的存在,才可能在此基础上展开对空气特征的认知活动。让学生对空气和水进行有联系的对比观察,这将使学生对空气的特征有更多的感性认识,同时也会加深对液体和气体特征的理解。二、教学背景:《我们周围的空气》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

2、》的第五课。前面四课的研究主题是水,从第五课开始,学生探究的主题转向空气;空气方面知识也是三年级学生第一次认识学习。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二)过程和方法: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的物质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们的存在;对空气和水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事实(证据)来加以证明。激发学生探究空气的兴趣。教学过程一、我们知道的空气1、(教学开始教师出示盛有水的烧杯)问:烧杯里有什么?(教师把水倒掉)现在这个烧杯怎么样了?学生回答杯子里没水了,杯

3、子里空了,杯子里有空气。预设——这里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学生在教师进一步引导下如:师问杯子里真的没有别的物体吗?在教师的追问下说得出杯子里有空气,那么教师按“2-3-4-二”环节展开学习活动。第二种可能学生始终说不出,那么教师就做演示实验,把杯子倒扣在水中,再慢慢倾斜,问学生冒出来的泡泡是什么?-空气。接着教师按“2―3―二”环节展开教学活动。2、看来大家关于空气已经有所了解,那么关于空气我们还知道什么?每个同学请把自己知道的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完成气泡图(见后),同学们在填写气泡图时要注意气泡之间的联系。(活动一)3、汇报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作简单小结——班

4、级气泡图。4、证明烧杯里确实有空气。刚才有同学说烧杯里有空气,还有同学说烧杯里没东西,(可让学生举手表决一下)那么谁能想办法证明烧杯里确实有空气呢?二、空气的存在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烧杯里有空气,而且也想办法证明了烧杯里确实有空气,那么除了烧杯里有空气外,哪里还有空气呢?下面我们来举行一个找空气比赛,看看你在哪些地方找到了空气?比一比,哪一组找到空气的地方多?找的方法好?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可以借助实验桌上材料,先在座位周围找,再在教室里找,也可以到教室外面找。(活动二)在周围找空气,并想办法证明你找到的空气确实是存在的。2、整理一下各组在哪些地方,用什么方法找到空气,并记

5、录在活动记录表上。3、汇报交流证实空气存在的方法,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结果,说明是什么事实证明袋中空气确实存在。三、比较水和空气1、教师在台上出示上课开始的一杯水和一杯空气,既然空气确实存在,那么空气和水相比较,有那些相同和不同呢?学生通过再观察及四人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完成气泡图。2、汇报交流。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适时的向学生提问:有什么办法证明水和空气的不同?比如:空气和水,谁轻谁重?水会流动,空气会流动吗?试教后的再思考:交流前要对材料进行控制,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倾听,有利于学生参与到交流活动当中来。3、空气是一种怎样的物质。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试着让学生说说空气是一种怎样的物质。

6、四、拓展延伸教师出示两个“空杯子”问:谁能将一个杯子里的空气装到另一个杯子里?同学们回家以后可以试试,老师随时欢迎同学们来交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