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校考试题

七下校考试题

ID:38005836

大小:5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3

七下校考试题_第1页
七下校考试题_第2页
七下校考试题_第3页
七下校考试题_第4页
资源描述:

《七下校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绵阳东辰学校2014年春季初2013级校考语文试卷完卷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10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4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嫉妒岑寂济南奋笔疾书B琥珀糟粕气魄迫不及待C威慑摄影镊子蹑手蹑脚D贻误倦怠怡人百战不殆2.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恫吓飓风左顾右盼杞人忧天B侮蔑晓喻青黄不接刻勤刻俭C枯脊皓齿流恋忘返家喻户晓D清涟翰海别具匠心别出心裁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东辰理财节上,各班级代表手举自己精心设计的店铺招牌,在操场上招摇过市。B她津津有味地看着,连要干的活都忘了,直到壁炉架上的布谷

2、鸟自鸣钟响了起来。C阿尔伯特对自然科学,尤其是物理学表现出来的心满意足的热情令塔尔梅惊讶。D小明的爸爸是一名铁匠,他的专长是打制菜刀,而且每把菜刀都打得别具匠心。4.下面各项中,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报告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控诉”改为“揭露”)B他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创作激情仍然不减当年,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把“他的晚年”改成“晚年的他”)C长江沿线集聚中国1/3的城市,大约有近4亿人饮用长江水,建立城市备用水源地迫在眉睫。(去掉“大约”)D由于团省委开展的一系列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使广大留守儿童真正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大

3、家庭的温暖。(去掉“由于”)5.下列对作家、作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燕》是一篇优美的咏物寄情的散文。文章通过对小燕子这一可爱形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浓浓的乡愁,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和热爱之情。B《巨人和孩子》这篇童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爱心能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幸福和欢乐,自私则会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不幸和痛苦。C泰戈尔是著名的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纸船》就出自于其代表诗集《飞鸟集》,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D《毛泽东的少年时代》是美国记者斯洛为毛泽东写的传记。文章以时间为序,刻画了一个志向远大、刻苦修身、喜欢读书、有独立见解的毛泽东的形象。二、阅

4、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

5、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尔辈不能究物理(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曳铁钯(拖着)4/4B棹数小舟(船桨)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指洪水。暴,暴露。)C二石兽并沉焉(一起)一寺临河干(靠近)D求之下流(下游)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代他的)7.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是非木柿/斯是陋室B阅十余岁/阅金经C山门圮于河/重于泰山D以为顺流下矣/以为且噬己也8.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学者、文学家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主要记述狐鬼神怪故事,也有不少关于

6、考据的文章。B全文依次叙写了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到河底寻找,到河的上游寻找,到石兽落水处寻找,到河的下游寻找。C全文四段文字,前三段可看成一个部分,以叙事为主,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文字质朴简洁,又不失生动。D老兵镇守河防多年,他善于观察和总结,发现了一个规律:“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游。”其推断是符合物理学上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三、(18分)9.把文言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4分)材料一:这么着,皇帝就在那

7、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裾是多么美丽!衣服多么合身!”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这样就会暴露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得到这样普遍的称赞。“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出声来。(1)请写出上面材料中所涉及的作家和作品名。(2分)材料二:春何曾说话呢?但她那伟大潜隐的力量,已这般的温柔了世界了!(2)上面这首小诗的作者是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11.为下面的这则寓言补写一句揭示寓意的话。(不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