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安全《如何防止踩踏》

大班安全《如何防止踩踏》

ID:38015036

大小:3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5

大班安全《如何防止踩踏》_第1页
大班安全《如何防止踩踏》_第2页
大班安全《如何防止踩踏》_第3页
资源描述:

《大班安全《如何防止踩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大班《如何防止踩踏》教案一、活动目标:1、了解踩踏事件产生的原因。2、懂得怎样预防踩踏事件的产生。3、遇到踩踏事件中的伤者怎么办。二、活动准备:2015元旦踩踏事件资料、PPT课件、影像视频、图片三、活动过程:一、播放安全教育视频。通过观看淡定驼和冲动驼看花灯时发生的踩踏事故进行一个直观的影像了解。(一)讨论:1、踩踏事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怎样预防踩踏事件的产生?3、遇到踩踏事件中的伤者怎么办?4、怎样面对学校踩踏事件?(二)幼儿大胆表述。教师明确如下内容。可能导致踩踏事故的原因:1、人群较为集中时,前面有人摔倒,后面人未留意,没有止步。2、人群受

2、到惊吓,产生恐慌,如听到爆炸声、枪声,出现惊慌失措的失控局面,在无组织无目的的逃生中,相互拥挤踩踏。3、人群因过于激动(兴奋、愤怒等)而出现骚乱,易发生踩踏。4、因好奇心驱使,专门找人多拥挤处去探索究竟,造成不必要的人员集中而踩踏。二、预防踩踏发生、通过图片的正确方式让幼儿学习。1、要时刻保持冷静,提高警惕,尽量不要受周围环境影响。2、要事前熟悉所管辖范围内所有的安全出口,同时要保障安全出口处的畅通无阻。3、当身不由己混入混乱人群中时,一定要双脚站稳,抓住身边一件牢固物体。4、在行进中,发现慌乱人群向自己方向涌来,应快速躲到一旁,或蹲在附近的墙角下,等

3、人群过去后再离开。5、在拥挤混乱的情况下,双脚站稳,抓住身边一件牢固物体(栏杆或柱子),但要远离店铺和柜台的玻璃窗。6、在人群拥挤中前进时,要用一只手紧握另一手腕,手肘撑开,平放于胸前,微微向前弯腰,形成一定空间,以保持呼吸道通畅。7、当带着孩子遭遇拥挤的人群时,最好把孩子抱起来,避免其在混乱中被踩伤。8一旦被人挤倒在地,设法使身体蜷缩成球状,双手紧扣置于颈后,保护好头、颈、胸、腹部。9遭遇拥挤的人流时,一定不要采用体位前倾或者低重心的姿势,即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贸然弯腰提鞋或系鞋带。三、遇到伤者怎么办?1.拥挤踩踏事故发生后,一方面赶快报警,等待救援

4、,另一方面,在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前,要抓紧时间用科学的方法开展自救和互救。2.在救治中,要遵循先救重伤者、老人、儿童及妇女的原则。判断伤势的依据有:神志不清、呼之不应者伤势较重;脉搏急促而乏力者伤势较重;血压下降、瞳孔放大者伤势较重;有明显外伤,血流不止者伤势较重。大班《如何防止踩踏》对该课的自评及反思:本节课,拿到课题。我就在思考着手从哪几个点作为目标去升入。起初,想设立为1、了解踩踏事件产生的原因。2、懂得怎样预防踩踏事件的产生。3、遇到踩踏事件中的伤者怎么办。后来,考虑到大班幼儿年龄阶段的特点,又重新确定了目标定位,1.了解踩踏事故造成的原因。2.

5、帮助幼儿掌握防止踩踏及发生踩踏事故后的自我保护方法。通过收集相关资料,信息。借助动画人物故事激发幼儿对该事故的关注度和探知的兴趣。再结合图片,引发到近期上海的踩踏事故,令人很受关注。结合该事故,去向幼儿提出问题,激发幼儿思考、求知的欲望。先讨论,踩踏事故的原因。在集体探究如何预防踩踏的发生,以及针对性的向幼儿出示拥挤踩踏事件防范图等等。整个过程,都是先提问,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以幼儿的思考,认知为主。教师的讲解为辅。后来,经过7节安全课的研讨。共同的异议就是,我们确立本节课的方向性不对。我们应该从幼儿在园情况,进行一个深入,结合切身经历的研究。而不

6、是只是一味的去针对踩踏事故的原由,问题抓住不放,去跟孩子们讲这些。整个的过程就会显现的教师讲解的多,幼儿自身经验结合的少。本节安全课,也是我首次上的第一节安全课,经过这次的学习,让自己对安全教育又有了不一样的想法:我觉得,安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使学生形成安全行为,从而在学习生活中远离安全事故。学校是公共场所,学习是集体性生活,学生是未成年、缺乏责任感的人群,安全隐患难以避免。我们要做好的就是防患于未然。防患于未然,重中之重是扎扎实实抓好养成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以文明的行为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成长。学校和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认真组织和

7、引导学生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有益身心的课外活动。以此去占领学生课余时间和空间,使之远离安全事故。学校安全无小事。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做有心人,安全教育从点滴小事抓起,要把平安的种子撒播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让它发芽开花、长成参天大树。那时我们必将收获更多的祥和、幸福和安宁,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美好。王亚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