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双双、在的山那边

吴双双、在的山那边

ID:38016368

大小:4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3

吴双双、在的山那边_第1页
吴双双、在的山那边_第2页
吴双双、在的山那边_第3页
吴双双、在的山那边_第4页
资源描述:

《吴双双、在的山那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在山的那边【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初步感知诗歌内容。2、朗读全诗,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3、深入诗歌意境,激发学生的理想情怀。【学习重点】感知诗歌内容,感悟诗歌思想感情。【学习难点】理解“山”,“海”的内涵【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在山的那边》是一首比较浅显的诗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情感启迪”,“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如下教学方法:1,创设情景法2,朗读指导法3,诱导点拨法教学中我将采用这样的学习方法以便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1,朗读法2,联想想象法3,讨

2、论法。教学过程一、励志导入播放音乐:励志歌曲《真心英雄》歌曲中有一句歌词是“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那么我们知道,英雄不天生的,彩虹不属晴空的,英雄战胜挫折,彩虹横穿风雨,而梦想的实现在于坚持不懈的追寻,完美的理想需要经历重重的困难,今天,让我们走进王家新的世界,一起学习《在山的那边》。看看山的那边是什么呢?二、【检查预习】(全班同学听写,两名同学到黑板上写)痴想:呆呆的想。隐秘:隐蔽,不外露。铁青:青黑色,多形容人恐惧、盛怒或患病时发青的脸色。凝成:凝聚而成。诱惑

3、:吸引、招引。喧腾:喧闹沸腾。一瞬间:一眨眼之间。4三、【朗读全诗,感悟诗情】1、音频听读(用心听,把握节奏,体会情感。)2、个读(读准字音,停顿恰当,读出语气,饱含感情。)3、自由读((问题1:这首诗由两个章节组成,请同学们概括章节的内容),生:第一节诗,写了我童年时候;第二节诗,写了我长大后。生:第一节诗,写了我的想望和困惑;第二节诗,写了我长大后的拼搏和奋斗。生:第一节诗写的“山”和“海”就是现实中“山”和“海”,第二节诗中的“山”象征了困难,“海”象征了信念、理想。师总结:第

4、一节:写童年的"我"对幻想的追求.第二节:写长大了的"我"通过拼搏.奋斗实现了理想。形象地写出了一个光辉灿烂的世界,体现了作者兴奋,激动,喜悦的心情。(问题2:请同学们概括这首诗歌的内容)对理想的追求(问题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要一次次战胜失望,要不怕困难,才能实现人生理想。师:很好,看来大家的感悟能力很强。四、【合作研讨】(集体的智慧是巨大的,让我们在同桌或前后左右的探讨中快乐学习)1、诗的题目是《在山的那边》,那么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呢?请用诗中的话描述,再用自己的话概括。是海请用诗中的话描述:“是用信念凝成的海”,“是一个全新的

5、世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2、我们知道了海是理想的境界,那么对这个“山”字,“我”小时侯的理解和今天的理解有什么不同?文中的“山”和“海”指的是什么?“爬山”又指什么?运用了什么手法?小时侯、“我”对于“山”的理解是单纯的,认为这“山”是自然界当中的山,它是我实际生活的世界。4现在,我对于“山”的理解是丰富的,我把这“山”理解为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所遇到的重重困难。————作者用“山”表示实现理想信念途中的艰难险阻,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用“海”表示人生的信念,比喻理想。运用了象征手法3,作者是怎样描写这

6、两部分的?请从不同的角度概括诗歌两部分的内容。从时间看:第一节写“我”童年时期;第二节写“我”长大以后。从事情看:第一节写“我”渴望“海”;第二节写“我”追寻“海”。从心理看:第一节写“我”的向往和困惑;第二节写“我”的感悟和信念。从方式看:第一节是“我”与妈妈的对话;第二节是“我”与读者的对话。五、【品味语言,质疑提高】(学贵有疑,质疑是创新的起点,我们学习的境界是质疑解疑,如果你对哪个章节哪句话不十分理解,让我们一起探究解答,在释疑中前进)教师准备:1.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第一节中第2小节) 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

7、海,这个想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隐秘的愿望”。2.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第一节中第2小节)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铁青着脸”,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我”爬上山顶,满以为能够看见大海了,望见的却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丧,所以望见那边青色的山,好像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3.“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第一节中第2小节)  “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才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4.“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第二节

8、中第2小节)  种子比喻一个信念,是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妈妈是由我的痴想、疑问而无意中说起这话的,这话也并非确指理想,所以说是飘来的。而且那时的我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