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权威不迷信书本的故事

挑战权威不迷信书本的故事

ID:38018084

大小:3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3

挑战权威不迷信书本的故事_第1页
挑战权威不迷信书本的故事_第2页
挑战权威不迷信书本的故事_第3页
资源描述:

《挑战权威不迷信书本的故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挑战权威,不迷信书本,敢于创新的故事(1)哥白尼创立日心说,打破了千年来地心说的权威论断。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站在洪荒漠野上,抬头凝望着天上的日月星辰,产生出无穷的遐想。有人说,天是由站在地上的擎天神扛在肩上的。“盖天说”由此形成了:地是平的,天是圆的,中间隆起,四周下垂,就像盖在地上的一个半球形的大帐篷。后来,人们在观察中发现,“盖天说”无法解释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只有在“盖天说”的半个球壳下面再加上半个球壳才对。于是,“浑天说”产生了。到了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创立了“地心说”。亚里士多德认为,宇宙是一个有限的球体,分为天地两层,地球位于宇宙中心,所以日月围绕地球运行,物体总是落向地面。地

2、球之外有9个等距离天层,各个天层自己都不会运动,是上帝推动了恒星天层,才带动了所有的天层。人类居住的地球,巍然不动地居于宇宙中心。作为古希腊的最后一位大天文学家,托勒密全面承袭了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把亚里士多德的9层天扩大为11层。托勒密的“地心说”恰好迎合了基督教义,便被基督教用来维护圣经学说。于是,托勒密的“地心说”成了圣经,天文学成了宗教的奴婢,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哥白尼时代。哥白尼,1473年出生在波兰托伦小城的一个商人家庭里。他10岁那年,瘟疫夺去了他的父亲。从那时起,哥白尼开始跟舅父务卡施生活在一起。18岁的时候,舅父把他送进了克拉科夫大学,在那里,思想敏锐的哥白尼对天文学和数学

3、发生了极大的兴趣。他钻研了数学,广泛涉猎古代天文学书籍,潜心研究过“地心说”,做了许多笔记和计算,并开始用仪器观测天象,头脑里开始孕育新的天文体系。后来,哥白尼来到意大利留学,在学术气氛十分活跃的帕多瓦大学学习。该校的天文学教授诺法拉对“地心说”表示怀疑,认为宇宙结构可以通过更简单的图式表现出来。在他的思想熏陶下,哥白尼萌发了关于地球自转和地球及行星围绕太阳公转的见解。回到波兰后,哥白尼继续进行长期天象观测和研究,更进一步认定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因为行星的顺行逆行,是地球和其他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不同造成的假象,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太阳在绕地球转,实际上则是地球和其他行星一起,在绕太阳旋转。这一点就

4、像我们坐在船上,明明是船在走,但却感觉到岸在往后移一样。哥白尼夜以继日地观测着,计算着,终于冲破重重阻力,创立了以太阳为中心的“日心说”。哥白尼曾把他的“日心说”主要观点写成一篇《浅说》,抄赠给一些朋友。他的观点立即引起了欧洲各国的重视,可他不敢把它们全部写出来发表,害怕由此招致教会的迫害。但是,哥白尼曾经说过:“人的天职在于探索真理。”在探索真理的强烈冲动下,他还是在踌躇中开始了《天体运行论》一书的写作。这部6卷本的科学巨著《天体运行论》几经周折,终于艰难地面世了。此刻,哥白尼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他在临终前一个小时才看到这本还散发着油墨清香的著作,他颤抖的手摩挲着书页,磕然长逝。《天体运行论

5、》虽然也存在缺点,但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描绘出了太阳系结构的真实图景,揭示了地球围绕太阳转的本质,把颠倒了1000多年的日地关系重新颠倒过来,引起了中世纪宇宙观的彻底革命,沉重打击了封建教会的神权统治。(2)历史上罗蒙诺索夫用试验证明”燃素“学说错误。燃素学说是很久很久以前的化学家们对燃烧的解释,他们认为火是由无数细小而活泼的微粒构成的物质实体。这种火的微粒既能同其他元素结合而形成化合物,也能以游离方式存在。大量游离的火微粒聚集在一起就形成明显的火焰,它弥散于大气之中便给人以热的感觉,由这种火微粒构成的火的元素就是“燃素”。这种观念是错误的。167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煅烧金属后发现金属变重了

6、,他认为是一种看不见的“燃素”在燃烧时跟金属化合,形成灰烬。由于灰烬多了燃素,所以变重。罗蒙诺索夫积极探索燃烧奥秘。用实验证明金属在密闭容器内加热,质量不会增加,而放在空气里加热,质量就会增加。这为后来拉瓦锡推翻燃素说,建立氧化学说,打下良好的基础。借助于实验,罗蒙诺索夫推翻了1703年施塔尔提出的“燃素”学说。罗蒙诺索夫准备了专用的玻璃容器,分别放入铅屑、铜屑和铁屑,将容器口封死,而后加热,最后铅屑溶化了,光闪闪的银白色容器镀上了一层灰黄色;红色的铜屑变成了暗褐色粉末;铁屑变黑了。“燃素”是否进入了容器?它是否同金属化合了?如果它进入了容器,那么容器的重量就应该增加,但称重结果表明,这些容器

7、的重量都没有变化!而金属灰却比原来重了。据此,罗蒙诺索夫得到了这样一个结论:“金属没有与“燃素”化合!因为所有的容器重量都没有变化,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然而容器内部有一定数量的空气,肯定是金属与空气的微粒化合了!因此重量增加了,有多少空气与金属化合,金属就应该增重多少!”(3)小泽征尔的故事在一次欧洲举办的指挥家大赛上,要求每一个指挥家都指挥同一支曲子。轮到了日本青年指挥家小泽征尔。在他指挥到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