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肛管疾病-吴传新

直肠肛管疾病-吴传新

ID:3802259

大小:2.38 MB

页数:70页

时间:2017-11-24

直肠肛管疾病-吴传新_第1页
直肠肛管疾病-吴传新_第2页
直肠肛管疾病-吴传新_第3页
直肠肛管疾病-吴传新_第4页
直肠肛管疾病-吴传新_第5页
资源描述:

《直肠肛管疾病-吴传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直肠肛管疾病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吴传新一、直肠、肛管的解剖生理概要(一)大体解剖1.直肠:直肠上接乙状结肠,其长约12~15厘米。在尾骨平面与肛管相连形成90度的肛管直肠角。直肠中1/3前面有腹膜反折,男性形成直肠膀胱陷凹,女性形成直肠子宫陷凹。是盆腔的最低位置,距肛门约8厘米。直肠壶腹部有左、中、右三个半月形皱襞,称为直肠瓣或直肠横壁。2.肛管长约3厘米,末端为肛门。(1)齿状线(2)肛柱(3)肛乳头(4)肛瓣(5)肛隐窝(肛窦)3.肛管、直肠的肌肉(1)内括约肌(2)外括约肌(3)提肛肌(4)肛管直肠环切断肛

2、管直肠环会引起大便失禁。4.直肠肛管周围间隙:(1)肛门周围间隙:位于坐骨肛管横隔与皮肤之间,左右在肛管后方相通。(2)坐骨肛管间隙:左右各一,位于坐骨结节与肛管之间,肛提肌之下。(3)骨盆直肠间隙:左右各一,上为腹膜,下为肛提肌。(4)直肠后间隙:在直肠与骶骨之间,提肛肌以上。(二)血循、淋巴、神经及生理1.肛管、直肠的动、静脉(1)直肠上动脉(2)直肠下动脉(3)肛管动脉(4)骶正中动脉(5)肛直肠静脉2.淋巴回流:以齿线为界分上、下两组。上组在齿线以上有三个引流方向。(1)向上沿直肠上动脉到肠系膜下动脉旁淋巴结

3、。这是直肠最主要的淋巴引流途径。(2)向两侧经直肠下动脉旁淋巴结引流到盆腔侧壁的髂内淋巴结。(3)向下穿过肛提肌至坐骨肛管间隙,沿肛管动脉阴部内动脉旁淋巴结到髂内淋巴结.下组在齿线以下有两个引流方向。(1)向下外经会阴及大腿内侧皮下注入腹股沟淋巴结,然后到髂外淋巴结。(2)向周围穿过坐骨直肠间隙沿闭孔动脉旁引流到髂内淋巴结。上下组淋巴网有吻合支,彼此相通,因此,直肠癌有时可转移到腹股沟淋巴结。3.神经支配:(1)齿线以上由植物神经支配,对牵拉与胀敏感。主要来自盆神经丛。(2)齿线以下由躯体神经支配,对痛敏感。4.直

4、肠肛管的生理:(1)直肠粘膜能分泌粘液及吸收少量水分和盐。(2)直肠壁有排便感受器,并能分辨出是气体还是粪便。齿线在临床上的意义:(1)齿线以上是粘膜;齿线以下是皮肤。 (2)齿线以上主要属直肠上动脉分支区;齿线以下主要属直肠下动脉分支区。 (3)齿线以上的静脉丛是直肠上静脉丛,曲张则形成内痔,回流至门静脉;齿线以下则形成外痔,回流至下腔静脉。 (4)齿线以上的淋巴液主要回流至腹主动脉周围或髂内淋巴结;齿线以下淋巴液主要回流至腹股沟淋巴结。 (5)齿线以上的直肠粘膜受植物神经支配,无痛感;齿线以下的肛管皮肤受体躯神经

5、(阴部内神经)支配,痛感明显。二、直肠、肛管的主要检查方法1.体位:(1)左侧卧位(2)膝胸卧位(3)膀胱截石位(4)蹲位2.视诊3.直肠指检:是一项简便而重要的检查,对及早发现直肠病变有重要的临床意义。4.内镜检查:肛门、直肠镜检查、纤维结肠镜检查5.影像学检查:钡剂灌肠或气、钡双重造影、腔内B超、CT、记录:体位、时钟定位、内容三、肛裂(一)定义:肛裂是指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全层裂开后,经久不愈,形成的慢性溃疡。肛裂85%位于后正中线上,少数位于前正中线上。(二)病因及病理1.解剖因素:(1)肛门后方的肛尾韧带坚硬

6、,弹性小。(2)直肠会阴曲弯曲至肛门,承受的压力大。2.外伤:大便干燥或排便过猛,损伤肛管皮肤。3.感染:齿线附近的炎症,如肛隐窝炎,使肛周组织失去弹性。(三)临床表现1.疼痛:主要症状为排便时和便后肛门的剧痛。这是因为排便时粪便对肛管的扩张和刺激引起;便后由于肛门括约肌痉挛所至。2.便秘:因便时疼痛,怕解大便,大便在肠腔内停留的时间长,水分吸收→便秘,形成恶性循环。3.出血:血多在大便表面或手纸上,或便时滴血。(四)诊断1.有以上临床表现就考虑有肛裂的可能。2.局部检查发现肛管后正中部位有皮肤全层裂开或有肛裂“三联

7、症”就可确诊。肛裂三联症:前哨痔、肛裂、肛乳头肥大(1)早期(急性)肛裂:溃疡边缘柔软、底浅、色红、易出血。(2)慢性肛裂:灰白色、有纤维组织增生,可见前哨痔。(五)肛裂的预防1.定时大便,保持大便通畅。2.注意肛门清洁,排便时勿用力过猛。(六)治疗要点在于解除括约肌痉挛、减轻疼痛、保持大便通畅和局部清洁,促进溃疡面愈合。1.非手术治疗:多用于早期(急性)肛裂。(1)温水或1:5000P.P液坐浴。(2)消炎、止痛。口服抗生素和去痛药。(3)纠正便秘,保持大便通畅。可口服缓泻剂、多食用蔬菜、水果,多饮水。(4)10%

8、~20%硝酸银涂创面,涂后用生理盐水洗掉。2.手术治疗经久不愈,经上述治疗无效的肛裂,可选用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法是:肛裂切除术和内括约肌切断术。四、直肠肛管周围脓肿(一)定义:在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称直肠肛管周围脓肿。致病菌:多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二)病因和病理(1)多来自感染的肛腺。肛腺形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