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十 单元 课题 1 常见的酸和碱 第 3 课时 总第 个教案

第 十 单元 课题 1 常见的酸和碱 第 3 课时 总第 个教案

ID:38026129

大小:5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4

第  十  单元  课题  1     常见的酸和碱     第  3  课时 总第     个教案_第1页
第  十  单元  课题  1     常见的酸和碱     第  3  课时 总第     个教案_第2页
第  十  单元  课题  1     常见的酸和碱     第  3  课时 总第     个教案_第3页
第  十  单元  课题  1     常见的酸和碱     第  3  课时 总第     个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第 十 单元 课题 1 常见的酸和碱 第 3 课时 总第 个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3课时总第个教案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常见的碱的物理、化学性质过程与方法总结、类比迁移、归纳推理方法了解其它碱的化学性质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科学的物质观,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教学重点碱的化学性质及方程式教学难点碱的化学性质的推理应用教具学具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生石灰、表面皿、药匙等教学设计预习作业1、氢氧化钠的化学式,俗称、、、,这主要是源于其有。氢氧化钠固体露置在空气中容易吸收水分而使表面潮湿并渐渐溶解,这种现象叫。2、氢氧化钙的化学式,俗称或,是一种常用的碱。它是用氧化钙与水反应制得,方程式。3、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

2、度的升高而,其水溶液放在空气中极易吸收空气中的产生白色不溶物,方程式。4、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水溶液都能使紫色的石蕊变,使无色的酚酞变。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过程思考与调整活动内容师生行为“15分钟温故、自学、群学”环节组内完成预习题检查实验:1、将氢氧化钠固体置于表面皿中,观察固体的颜色,固体表面情况。说明:2、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入水中,用手摸烧杯外壁说明:3、将生石灰放入水中,观察现象,用手摸烧杯外壁。说明:4、观察氢氧化钙固体的颜色,取少量的固体放于水中,观察溶解的情况。小结:氢氧化钠是一种白色的固体,易溶于水,溶解时放热,水溶液有涩味和滑腻感。氢氧化

3、钙也是一种白色固体,难溶于水。“20分钟展示交流质疑、训练点拨提高”环节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①与指示剂反应②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练习写方程式: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氢氧化钠与三氧化硫反应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硫反应氢氧化钠与三氧化硫反应③碱+盐→新碱+新盐实验:(1)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2)氢氧化钠与氯化铁反应(3)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观察实验现象,写方程式总结:碱溶液有相似化学的原因是知识迁移:写方程式:氢氧化钾与二氧化碳反应氢氧化钡与二氧化碳反应氢氧化钾与三氧化硫反应氢氧化钡与碳酸钠反应2、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用途记录3、知识的应用:

4、例1、氢氧化钠固体如何保存?原因?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为什么易变质?学生边学边练,学会写方程式,特别是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方程式教师实验学生观察,记录现象练习写方程式思考根据上面的反应写这些方程式学生总结:氢氧化钠主要用于化工厂,氢氧化钙主要用于生活学生思考并写出方程式“20分钟展示交流质疑、训练点拨提高”环节变质氢氧化钠中杂质是什么?如何检验其是否变质了?如何除去其中的杂质?例2、哪些物质溶于水会放热,哪些物质会吸收水,可以用作干燥剂。氢氧化钠固体不能干燥哪些气体?例3、某校环保小组监测到一个造纸厂仍在向淮河排放无色碱性污水。请你根据碱的两条不同性质

5、,设计两个实验来证明。方案⑴:方案⑵:例4、思考:区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方法?例5、根据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溶解性以及和二氧化碳的现象分析:检验二氧化碳用什么?除去二氧化碳用什么?例6、设计实验检验氢氧化钠和稀硫酸例7、工业制取氢氧化钠的反应方程式。知识的归纳总结设计实验进行验证从多角度思考,设计多种方法分析得出结论记住结论多种方法进行检验记住“10分钟当堂检测、反馈、矫正”环节当堂检测题:1.下列关于氢氧化钠叙述不正确的是 A.白色固体、易潮解 B.有强烈的腐蚀性 C.易溶于水,溶解是放热 D.它的稀溶液有酸味2.下列气体中,既可以用浓硫酸干燥,

6、又可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的是()A、CO2 B、NH3  C、H2  D、HCl3.下列物质长时间盛放在敞口容器里,质量会减少的是(  )A、浓硫酸B、浓盐酸C、石灰水D、烧碱固体4、区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可选用()A、石蕊试液B、二氧化碳气体C、稀盐酸D、锌片5、下列物质溶于水后,不能使酚酞试变红的是()A、氢氧化钾B、氨水C、硫酸D、氧化钙课堂评价小结课后作业《当堂反馈》教后反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