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课《唱山歌》

微型课《唱山歌》

ID:38026571

大小:35.0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04

微型课《唱山歌》_第1页
微型课《唱山歌》_第2页
微型课《唱山歌》_第3页
微型课《唱山歌》_第4页
微型课《唱山歌》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型课《唱山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上蔡县第十九小学《唱山歌》教学设计上蔡县第十九小学王霞 教学目的:1.通过学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2.简单了解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3.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歌圩”。4.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教学重点:用优美、委婉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教学难点:歌中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优美、委婉。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激发情趣。师: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广西桂林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的地方。广西地杰人灵,那儿不但山美水美,

2、也有许多人才,在广西壮族有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歌手,你们知道她是谁吗?生:(刘三姐。)师:刘三姐被称为广西壮族传说中的歌仙,她美丽、聪明、活泼、可爱,用歌声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的心声,所以人们十分喜爱她,也爱唱她的歌。那么她到底有多聪明,老师给你们放一段《刘三姐》的电影片断你们就知道了。教师播放刘三姐带领姐妹与男青年对歌的画面。师:请同学们注意片中主要采用的演唱形式。5上蔡县第十九小学什么水面翻筋斗?鸭子水面翻筋斗,什么水面起高楼?大船水面起高楼,什么水面撑阳伞?荷叶水面撑阳伞,什么水面共白头?鸳鸯水面共白头。师: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刘三姐怎样的人

3、?生:(聪明、有智慧。)师:是的,所有的问题刘三姐都是对答如流。那么,刚才我们看到的影片片段中,采用什么演唱形式?生:(对唱。)师:很好,什么是对唱?生:(对唱就是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师:让我们来体会一下对唱这种演唱形式。(学生分两组进行对唱)师:广西壮族被称为歌海,他们不分男女老幼,随口就唱,唱的都是生活中身边的事情,他们用山歌作为感情交流的工具,爱唱歌就像爱自己的生命一样。二、学唱歌曲1、导入师:在这部影片中,还有一首动听的歌曲,你们想不想唱一唱?2、师范唱3、听录音范唱,注意歌曲的速度和情绪。师:谁来说说歌曲的速度和情绪?生:(中速、优美、

4、婉转地。)师:这首歌曲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雷振邦根据广西壮族民间音乐素材创作。《刘三姐》影片一上映,这首歌像插上了翅膀,立即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人们喜欢刘三姐,更喜欢她唱的这首歌。4、再听,轻声随录音唱。5上蔡县第十九小学师: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歌曲,轻声随着唱一唱,注意观察:这首歌曲和我们以往学的歌曲在拍子上有什么不同?生:以前一首歌中只有一个拍号,而这首歌中有两种拍号。师:你观察得非常仔细,(结合歌曲讲解)在这首歌曲中,四二拍与四三拍交替出现,叫作“变换拍子”。师:感觉哪儿挺难唱的、非常有特点的?生:(这首歌中的“哎”特别长。)师:很好,这首歌最大的

5、特点就是一字多音,旋律起伏,这也是难点之处。5.难点解决。6.完整演唱歌曲(师钢琴伴奏)。师:现在我们随录音来演唱这首歌曲,注意气息的控制。学生随录音演唱歌曲。7.视唱曲谱(详细过程略)。1)划拍视唱。注意变换拍子略突出强拍。2)随教师的伴奏视唱(一手指谱)。8.唱歌词,歌曲处理。9.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学生随老师优美的钢琴伴奏演唱歌曲。10.设计演唱形式。师:我们能否变换一下演唱方法?小组讨论一下,设计成什么形式。学生讨论并演唱。1)男女生接力唱,最后一个“罗湾又多”齐唱。2)领唱与齐唱。3)创设情境,领唱在“江面”,齐唱在“岸边”。师:你们的演唱

6、,仿佛把老师带到了山清水秀的广西桂林──刘三姐的故乡。5上蔡县第十九小学三、知识拓展──壮族风俗歌会“歌圩”简介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有许多民族音乐活动(出示卡片),最著名的是传统的风俗歌会“歌圩”。“圩”是“集会”的意思;“歌圩”就是赛歌、唱歌的集会。你们想不想了解有关方面的知识?师:下面老师请同学们观看老师给大家搜集的图片──壮乡风情(大屏幕)。1.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文山壮族自治州等地。壮族地区有“歌海”之称,男女老幼都用唱山歌来表达情意。“歌圩”是壮族历史悠久的风俗歌会。2.“歌圩”活动,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比较流行的是“

7、赛歌选婿”的故事。传说在以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得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选一位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3.歌圩,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也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的场所。在壮语中被称作“窝墩”“窝岩”,意为“出野外玩耍”。由于这种活动互相酬唱,彼此对歌,所以古代人称之为“墩圩”。4.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成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答应,就唱“询问歌”;彼此互相了

8、解,便唱“爱慕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随编随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青年男女经过对歌后接触,建立一定感情,相约下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