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全切术残端缝合的改进

子宫全切术残端缝合的改进

ID:38029648

大小:2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4

子宫全切术残端缝合的改进_第1页
子宫全切术残端缝合的改进_第2页
子宫全切术残端缝合的改进_第3页
子宫全切术残端缝合的改进_第4页
资源描述:

《子宫全切术残端缝合的改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子宫全切术残端缝合的改进【关键词】子宫全切术;残端缝合;残端息肉;阴道出血;残端内翻;缝合方法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是妇科常用及基本手术方法之一,其适应证包括子宫本身病变或因附件病变手术而无需保留子宫或不能保留子宫者包括子宫肿瘤、子宫出血、附件病变等。而术后阴道残端出血亦为常见之并发症[1-3]。常由于子宫全切术后,早期阴道少量出血淋漓不尽,10d左右经常给患者阴道放置乙烯雌酚控制症状。后期往往多发生阴道残端息肉,造成术后阴道少量血性分泌物不断。笔者思考改进阴道残端缝合方式,虽病例较少,但效果明显。1 临床资料

2、36~40岁14例,41~50岁46例,51~55岁4例,40岁以下的患者子宫全切均为宫颈炎糜烂Ⅲ度,病史反复治疗反复发作的特点。子宫肌瘤:多发24例,单发8例;子宫肌腺症:单纯12例,合并肌瘤6例;内膜息肉:合并肌瘤4例,合并肌腺症10例。病史均在5年以上,月经增多及经期延长者50例,因肌瘤增大至儿头,有压迫症状者14例。均有B超支持确诊。64例患者均属已婚已生育者,孕1产1为34例,两次分娩25例,多次怀孕5例,有两次以上人工流产术及生育史。全部患者均无禁忌证。术前均阴道擦洗准备3d。2 手术前后情况

3、于2005年前,我院行全子宫切除术均常规参照苏应宽手术图谱,残端常规以2号肠线连续缝合或连续锁边缝合[3]。统计有50%手术患者于手术后8~10d有少量阴道出血,而手术后1个月复查时常有阴道残端息肉形成需门诊手术,给患者造成很大思想压力,故引起重视思考引发残端缝合的改进。手术后短期阴道出血为残端伤口因肠线溶解而伤口未完全愈合所致,息肉为阴道残端黏膜部分外翻所形成的局部点状肉芽增生。常常术后给阴道放置己烯雌酚防出血及息肉形成,对已形成息肉者术后1~2个月需微波或硝酸银棒治疗1~2次方可止血,减少术后血性分泌

4、物。3 阴道残端缝合的改进常规切除子宫后,用4把艾力氏钳夹持阴道残端前后壁及两侧角,以4号丝线于距阴道残端0.5cm以下两残端角行半荷包缝合,切记勿透过全层,以浆肌层缝合为适度,打结要牢固,中部以阴道残端前壁进针到浆肌层出针再绕过残端前后壁成背带状到后壁进针到浆肌层后出针与前壁进针线头打结即可。打结要松紧适度,使残端呈内翻状态,再以2号肠线连续锁边或连续缝合阴道残端全层。连续1号丝线半荷包缝合后腹膜,将各残端包埋于后腹膜外。4 结果统计64例术后采用新方法缝合残端的患者:术后残端出血仅4例,1个月后复查阴

5、道残端中间部分形成息肉仅1例,与老方法缝合相比,术后阴道出血明显减少,息肉形成仅1例,效果改善明显。5 讨论残端于术后8~10d阴道常有少量出血多为残端伤口未痊愈而肠线溶解残端外翻所致。后期常有残端肉芽形成息肉状物。术后阴道给己烯雌酚外用能减少出血防止肉芽形成,但术后经常阴道操作易引起残端伤口再次出血严重引起伤口肠线崩裂影响伤口愈合,也易引起上行感染。目前合成线虽有吸收晚之优点,但加大了手术成本,也保证不了阴道残端缝合后成内翻状。改进后的残端缝合因有三根4号丝线支撑故肠线溶解后还有支持作用始终保持残端成内

6、翻状态。息肉形成多为缝合易造成残端黏膜部分外翻而形成,以4号丝线三针牢结后能保持残端阴道壁为内翻状,故避免息肉发生[4-6]。缝合时切记勿全层,浆肌层既可避免缝合线成为引流线,使腹腔正常分泌液从阴道外溢,易形成阴道腹腔逆行感染,而且是不可吸收线,如穿透全层常形成异物引起阴道分泌物增多,增加患者痛苦。阴道检查时能见到缝合线需剪除。特别强调打结一定要牢,否则失去保持残端内翻的意义。【参考文献】 [1] 沈阳医学院编.妇产科分册[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74:157-174.[2] 乐 杰.妇产科学[M

7、].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95-298.[3] 苏应宽,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86-97.[4] 刘爱霞.全子宫切除阴道残端处理42例处理体会[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5,(9):20.[5] 刘锦秋.子宫全切术后残端出血原因及治疗[J].中华医学与健康,2007,(6):16.[6] 薛彩利,关植蕊.处理子宫全切术后阴道残端出血192例的体会[J].当代医学,2009,15(32):84.[编校:潘宏竹]作者:屈小娟作者单位:(陕西唐华四棉职工医院

8、,陕西 西安 71003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