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膜分离和吸附分离过程

第10章 膜分离和吸附分离过程

ID:3803267

大小:247.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7-11-24

第10章  膜分离和吸附分离过程_第1页
第10章  膜分离和吸附分离过程_第2页
第10章  膜分离和吸附分离过程_第3页
第10章  膜分离和吸附分离过程_第4页
第10章  膜分离和吸附分离过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10章 膜分离和吸附分离过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0章膜分离和吸附分离过程10.1概述10.2膜分离10.2.1膜的定义与分类定义:膜是分离两相的中间相。有分离作用的膜称之为分离膜,通常亦简称为膜。分离过程:分离膜以特定的方式限制两相间的物质传递,使不同的物质以不同的速率透过膜,实现物质的分离。物质透过膜的主要三种方式:被动传递促进传递主动传递◆被动传递:物质由高化学位相向低化学位相传递。这一化学位的差就是膜分离过程的推动力压力差浓度差电位差温度差◆促进传递:膜内有载体,在高化学位一侧,载体同被传递的物质发生反应,而在低化学位一侧又将被传递的物质释放,这种传递过程有

2、很高的选择性。◆主动传递:膜中的载体同被传递物质在低化学位侧发生反应并释放能量,使被传递物质由低化学位一侧被传递到高化学位一侧,物质的传递方向为逆化学位梯度方向膜的分离性质选择性:不同物质在两相中的浓度变化比透过性:单位推动力下,物质在单位时间内透过单位面积膜的量分类:10.2.2膜分离过程膜分离过程是指在一定传质推动力下,利用膜对不同物质的透过性差异,对混合物进行分离的过程。机理模型:不可逆热力学模型传递机理模型膜分离过程:气体膜分离、渗透蒸发、渗析、电渗析、反渗透、纳滤、超滤、微滤、膜萃取、膜吸收、膜精馏、促进传递、

3、液膜、气膜等过程。其中:渗析、电渗析、反渗透、纳滤、超滤、微滤技术已很成熟,应用也广泛10.2.3膜的形态结构(1)膜的形态结构:主要研究膜的断面与表面◇均相膜和异相膜均相膜:均匀地呈单相存在异相膜:不是呈单相存在◇致密膜和多孔膜致密膜:结构最紧密的膜多孔膜:结构较疏松的膜◇对称膜和非对称膜对称膜:膜的厚度方向结构均一、同性非对称膜:同种材料,沿膜的厚度方向上呈不同结构(2)膜的孔◇膜孔的结构具有多样性,不同的膜具有不同的孔结构,同一张膜也会具有不同的孔结构◇复合膜:在对称或非对称的底膜上,复合上一层很薄的、致密的、有特

4、殊功能的另一种材料的膜层◇膜的孔径孔径分布孔密度和空隙率膜的孔径:膜内孔的直径,有最大孔径和平均孔径之分孔径分布:某一孔径的孔体积占整个孔体积的百分数,孔径变化范围孔密度:单位膜面积上孔的数目空隙率:所有孔体积占整个膜体积的百分数◇膜的厚度整个膜厚、膜的某个层次厚度之分10.2.4反渗透与纳滤(1)反渗透的基本原理溶解-扩散理论:①溶剂和溶质被吸附溶解于膜表面;②溶剂和溶质在膜中扩散传递,最终透过膜(2)浓度极化改变操作条件控制浓度极化:①增加原料液的流速;②适当提高操作温度(3)膜的污染操作一定时间后,膜表面被不溶的沉

5、积物所覆盖,使膜的性能下降,这种现象叫做膜的污染。主要原因是原料液处理不当所造成的。如:①悬浮颗粒;②膜表面结垢;③细菌污染;④金属氧化物、有机物、淤泥等。(4)纳滤纳滤过程与反渗透过程极为相近,纳滤膜能够拦截纳米数量级的分子。与反渗透相比,纳滤水透量大、操作压力低、成本低纳滤可以用于脱除水溶液中的杂质和有机物,如印染水的脱色、饮用水的预处理等。10.2.5超过滤与微孔过滤以压力为推动力的膜分离过程。超滤是截留大分子溶质,而允许低分子溶质和溶剂通过,从而将大分子与小分子分开微滤是将胶体或更大尺寸的微粒同真溶液分开。超滤和

6、微滤的截留机理主要是物质在膜表面及微孔内的吸附、在孔内的停留(阻塞)、膜表面的机械截留(筛分)、架桥截留和膜内部网络截留10.2.6渗析和电渗析渗析的基本原理:膜两侧溶液中的溶质或溶剂在浓度差的推动下透过膜。典型过程:血液透析(2)电渗析的基本原理溶液中的离子在电位差的推动下,通过荷电膜而同其他不带电的组分分开。电渗析过程的基本原理:阳膜:带负电的阳离子传递膜阴膜:带正电的阴离子传递膜电渗析广泛地应用于苦盐水脱盐,是世界上某些地区生产淡水的主要方法。10.2.7气体膜分离过程(1)气体膜分离的机理气体膜分离是气体混合物在

7、膜两侧分压差的作用下,各组分气体以不同渗透速率透过膜,使混合气体得以分离或浓缩的过程。描述气体通过高分子膜的主要参数:A)渗透率P:描述膜的气体透过性B)渗透系数J:单位时间、单位膜面积、单位推动力作用下所透过气体的量C)分离系数α:描述气体分离膜的选择性,一般将其定义为两种气体i,j渗透系数之比。(2)气体膜分离的主要应用①氢气的回收利用②从空气中制取富氮气体和富氧气体10.2.8渗透蒸发过程该过程在膜的原料侧是液体混合物,膜的另一侧为气相真空或负压操作,混合物的各组分在分压差作用下,以不同速率从膜的一侧蒸发并渗透到膜

8、的另一侧,从而达到分离浓缩的目的。区别于其他膜过程的重要特点是有相变。①进料液体在膜进料侧蒸发形成饱和蒸汽,②饱和蒸汽透过膜到达膜的渗透侧。10.2.9其他膜过程(1)控制释放用分离膜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和作用时间,被应用于医疗和农业等方面。(2)膜反应器膜反应器中,可以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连续脱除某些反应产物,保留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