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ID:38034812

大小:3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04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_第1页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_第2页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_第3页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_第4页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读《窗边的小豆豆》杂谈日本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黑柳彻子的代表作《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故事。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之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的“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发展的基础。读罢此书,我常掩卷沉思,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这个问题不断的萦绕在我的耳边,总是挥之不去,身为一名小学一线教师,似乎有点杞人忧天,这些问题不应是我所想的,但只要我不放弃这本书的阅读

2、,这个问题总是贴膏药似的缠住我的心田。为此我索性提笔记下我的杂思。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校长?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必须从本书说起。主人公小豆豆生性淘气,甚至在所有人眼里是一个怪物,上课既影响了教师的授课,又影响了全班同学的正常学习,有时候动作古怪,让人哭笑皆非,有时行为异端、不可思议,仿佛天外来客。如此的标新立异,皆因个性使然,却增添悲剧色彩,她原来所在学校、师生觉得她是一个累赘,是一个包袱,是一撮鸡屎,生怕臭遍全锅饭,甚至其他学生家长也把她当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般对待,最后小豆豆不得不带着遗憾离开

3、这所学校,不再无心的“祸害”她的同伴们了。这是何其伤感的一个结局,何其是小豆豆母亲纠结、痛心疾首的一个问题!一个刚刚花蕊初绽的一年级学生,就这样被学校、世人判处“死刑”,她还来不及享受校园多姿多彩的生活,小豆豆母亲情何以堪?小豆豆母亲带着逼近绝望般的无奈,携着小豆豆来到新的学校——巴学园。母亲不止千万次叮嘱小豆豆该注意哪些啦,该做哪些啦,不该做哪些啦,其苦心是想小豆豆能再拥有一个容身栖地的学校,接纳小豆豆启程她的人生初旅——和正常人一样享受小学绚烂般的生活,不再出乱子,不再让妈妈头疼、愁眉紧锁、无计

4、可施了。小豆豆依然天性难改,依然以她原来的率直纯真的性格博得了校长的青睐,有谁能体会小豆豆生命中最灿烂最得意的日子是什么,我想毋庸置疑的是巴学园的校长小林先生连续几个钟头不皱眉头、认真耐心地倾听小豆豆言说的的精彩故事了。小豆豆有生以来唯一一个能出神聆听她说话的人就是小林校长,让小豆豆觉得小林校长格外亲切,产生莫大的好感,开始喜欢这位校长了。更难得的是小林校长让小豆豆觉得自己是一个能说会道的人,是一个有听众的人,是一个有绚烂梦想的人,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小豆豆成为了巴学园的一员,她那幸福样子无法言表,母

5、亲那悬吊高空的忐忑不安之心随着小豆豆的幸福终于着了陆。小豆豆终于有愿意接纳她读书的学校了,我相信所有读者跟我一样,为小豆豆高兴,仿佛看见小豆豆和她母亲那欣喜若狂的迷人样子,欣慰小豆豆又能重启生命旅程,驾着巴学园这叶扁舟徜徉知识的海洋,到达那方的彼岸打开知识的殿堂。小豆豆这个天外“怪物”,无不创造奇迹佳话,即赢得校长的肯定,并愿意接纳培养,终于把无人收留的求学之心安放在巴学园,是何其的让人欢欣雀跃,为之心酸竟潸然泪下。行文至此,我为小豆豆坎坷的命运长吁一口气,深深地长吁了一口气,我想起了另一位校长的小

6、故事。他就是民国时期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1916年12月26日,时年49岁,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每到发月薪的日子,他从不让教授们去总务处领取,而是事必躬亲一一登门亲临“请安”。每一次去教授家登门“请安”总是身着一尘不染的西装,带着两个助手,一起坐马车前往。到了某一位教授的宅府前,先由助手上前轻轻扣门环,他站在一旁静候,稍等片刻教授开门迎接之后,已在门口躬身作揖。又和教授一起进厅堂,微笑的褒扬教授新近发表的论文,并不经意间转移话题,亲切询问教授的饮食起居情况。待到十分钟的雅叙之后,才起身作揖离去。而

7、在双方畅欢交谈之中,薪酬已由助手悄然交给教授家人,元培校长直到离去,也绝口不提薪酬之事。这个故事广为美谈,众人皆晓,可与“萧何月下追韩信”媲美,元培校长已把读书人的行为世范推到极致,实属难能可贵,至今世人难以望其项背。我想,小豆豆的校长小林先生和民国时期北京大学校长何其相似,前者面对的是不谙世事的一年级学生,后者面对的是学富五车的贤人志士,合二为一,乃教育神话。江海何为百谷之王,是为海纳百川之品格,这两个教育故事流传千古尚不足以言说众生之快哉!继续醉读这本书,仍然难抑思考之快。小豆豆在巴学园开启的读

8、书之乐教人深思,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师。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今中外争议不绝。记得北京大学当代中文系教授陈平原的这么一句让人为之动容的话:“依我浅见,人世一切场所,唯有大学最适合于做梦,写诗,拒绝世俗以及容纳异端。如果连大学校园里都‘一切正常’,没有特立独行和异想天开,绝非人类福音。”(此话见载《杂文选刊》)我想移花接木一下:人世一切场所,唯有学校最适合做酣畅淋漓之梦,为了寻求自我,抛开世俗的眼光,如果连学校都“一切正常”,没有特立独行与异想天开,绝非学校福音。你们看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