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 唐冬梅

小学数学 唐冬梅

ID:38037257

大小:3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5

小学数学   唐冬梅_第1页
小学数学   唐冬梅_第2页
小学数学   唐冬梅_第3页
小学数学   唐冬梅_第4页
小学数学   唐冬梅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 唐冬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及时评价演绎精彩内容摘要: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是追求师生心灵共鸣、生生思维碰撞的课堂,尤其是在当今这个正追求课堂高效的时刻,有效的及时评价,更显示出其独特的作用。这就对课堂教学及时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教师树立更新理念,以心换心,“求”得“山花烂漫”;智慧闪耀,“引”得“柳暗花明”;充分预设,“谋”得“巧乘东风”;积极反思,“炼”得“点石成金”;宽容真诚,“换”得“心中无悔”,真正走进课堂教学及时评价的绿洲,使课堂成为每一位学生才气彰显、灵性勃发的摇篮。关键词:及时评价有效智慧宽容一节数学展示课正在顺利的进行着,新课已结束,爱表现的孩子争先恐后的想到

2、黑板上去露一手,老师微笑着挑了一个表现很好的孩子去黑板上演算,孩子高兴地去了,写完后正准备回座位,马上有很多同学喊起来:“错了!错了!”那个学生的脸立刻红了,头也马上低了下去。我想,老师会既不表扬也不批评,淡化这个孩子的表现,只让他下次细心点儿。可出乎意料的是,老师立刻提高声音说:“孩子们,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感谢这位同学,是他用自己的错误给我们提了个醒儿,让我们明白了在做这样的习题时需要注意些什么,这位同学,谢谢你!”老师说得那样真诚,孩子低下的头又抬了起来。他当然明白老师话中的含义,既保护了他的自尊,给了他面子,又让他记忆深刻,也许会使他终生难忘。就这短短的一

3、两句,已深深折服了我,评价得巧、妙。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是追求师生心灵共鸣、生生思维碰撞的课堂。尤其是在这个正追求课堂高效的时刻,课堂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显示出其独特的的作用。评价的及时、适当、巧妙,其作用是非凡的。这就对课堂教学及时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能力和语言艺术发出了挑战。作为教师,我们应扬起课堂及时评价有效的风帆,为我们的高效课堂添砖加瓦。一、以心换心,“求”得“山花烂漫”教育家陶行知曾说道:“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评价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真诚而自然

4、地流露,用教师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只有当教师把学生都视为独特的生命个体,对每一位学生真诚评价,才能使所有孩子都能在课堂倾吐心灵的声音、享受生命成长的喜悦。案例一: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学生提出猜想后,需要进行验证,在请学生汇报交流时,有位主动举手的学生拿着三角形折来折去也没成功,看样子,一时是折不出来的,我没有直接叫他“请坐下”,而是很真诚地说道“我看得出来刚才你已经会折了,没关系,想一想,刚才是怎样折的,我们再等等你!”这样的评价有效保护了这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正是这样的一个个细节,感动了孩子,吸引了孩子,使课堂真正绽放了每一位孩子的心灵。二

5、、智慧闪耀,“引”得“柳暗花明”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思考是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在数学课堂上,学习材料的呈现、问题情景的预设都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但这是静态、外在的。只有教师用专业智慧的评价,才能使学生真正背起数学思维的行囊,行走在数学活动的旅途中,引导学生渐入思维的佳境。1. 思前想后——妙“引”在灵活多变的课堂中,教师评价时要善于捕捉瞬时,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进行更深的思考、更多的发现。案例二: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师:在除法中,存在商不变的规律,在分数中又会有什么样的规律呢?生:分数的分子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6、。师:你能用什么办法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吗?……师:同学们,通过旧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是我们学习中的一把金钥匙,谁拥有了这把金钥匙,就等于获得了打开知识大门的能力。……上例中,教师睿智地捕捉了学生“无意中运用的推想”,评价有效的引导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向“会学”迈进,使学生领略了数学的理性之美。2. 设身处地——巧“引”在课堂中,当遇到学生错误的回答或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要学会延缓等待,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是以鼓励的语言,巧妙地给学生的思维腾出“驰骋的空间”,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适时采用适当的方式更好地评价学生。这样,提供了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让学生

7、充分亮出了自我,从而促使每个学生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案例三:《8加几的加法》教学片断师:你们还会算哪些“8加几”的算式?生1:8+8=17。(众生哗然,都说“错了”。生1黯然失色,满脸通红,嘴里嘀咕着:早知道就不说了……)师(微笑着说):大家先别急,说不定这位同学有什么新发现,听听他是怎么想的?(此时,生1又重新抬起自信的头,但眼睛里还是流露出些许疑惑的目光。)生1:昨天我们计算9+8=□时,不是说过9哥哥得向8弟弟借1来凑成10吗?计算8+8=□时也一样,8向另一个8借1,另一个8就剩下7,不就等于17了吗?(哦,原来是受“9加几”算法的负迁移。找到了症

8、结,师把生2的想法板书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