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为文章设悬念 何峥嵘

巧为文章设悬念 何峥嵘

ID:38048034

大小:2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4

巧为文章设悬念 何峥嵘_第1页
巧为文章设悬念 何峥嵘_第2页
巧为文章设悬念 何峥嵘_第3页
资源描述:

《巧为文章设悬念 何峥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巧为文章设悬念宁乡县大成桥中学何峥嵘悬念,是在文章的某一部分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某种急切期待和关切的心理状态的一种手法。因为悬念是兴趣不断的向前延伸和欲知后事如何的迫切要求,所以悬念设置得好,就能收到吸引读者始终怀着紧张情绪或关切心情迫切地读下去的艺术效果。旧时写章回小说的人,每到关键处,便来个“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就是故意设下悬念。在记叙文中,作者往往在事件发展过程中设下一个个“关子”,引起读者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关切。利用悬念进行叙事,在文字作品中十分常见,如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智取生辰纲》中就有精彩的悬念手法的运用。不论是谁,看了精干练达的杨志竟

2、然被“枣贩子”劫了生辰纲,也会急不可待地求索造成事态发展背后的原因。其实,“文似看山不喜平”,在作品中设置悬念,一是可以使叙事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波澜起伏,增强生动性和曲折性;二是可以吸引读者,牢牢抓住读者的心。有些学生的作文就是以曲折的情节结构取胜,而曲折的情节往往可以借助悬念来实现。一、在文题中构设悬念,让文章眉目传神。文题善佳篇成一半,题目就像一个人的眼睛,如果眼睛能顾盼生辉,眉目传情,自然就能吸引人,所以给文章列标题时就可以设置一些悬念。在教学中,曾碰到这些作文题目:《100分,我恨你》、《不敢回家》、《哥真是捡来的吗》。初一看这些题目,我们的好奇心便被勾起:《100分

3、,我恨你》,别人都喜欢100分,为什么小作者在此却恨100分呢?《不敢回家》,为什么不敢回家?家里出事啦,还是父母不好?《哥真是捡来的吗》疑问句作题目,开篇就设下了悬念,引起人们对“哥”命运的关注。读者一旦有了好奇心,就有了马上阅读文章的兴趣。一个小小的题目,短短几个字,便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引起种种联想,吸引他们往下读,何乐而不为呢?二、在开篇巧设悬念,让文章引人入胜。万事开头难,开头好了自然引人入胜。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起首提出疑问,或是设置一个让读者产生阅读兴趣的悬念,再在后文阐释,慢慢揭开疑团。开头设置悬念,可以是情节方面的,可以是感情方面的,也可以是人物方面的。开头悬

4、念的构设,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激发读者去思考,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就这样开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看似一句不起眼的话,却能让人思绪万千:作者先前肯定是在散步,什么样的奇景能让他把脚步留住,什么样的瑰丽能把他的心挽住,什么样的仙境能让他留下永久的惊叹,读者的心一下子被抓住了。再如张新民的《落棋有声》的开头:铸造车间主任的人选,通过民意测验、调查座谈,集中在大黄和小李两人名下。要说工作能力、群众关系,两位各有千秋,不分上下。这可把干部科汪科长难住了。文章开头立即显示悬念:铸造车间主任的人选,民意测验、调查座谈的人选集中在小黄和小李的身上,两个人都“各有千

5、秋,不分上下”。二选一将如何产生呢?这可是牵涉社会的敏感问题:选拔干部的标准问题。我们读到这里,不由得都会按照自己的思路,猜测起来。这样的开头就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激发读者的兴趣和思考,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而对于初中生,因能力有限,设一些悬念可能很难,也不现实。但我们还是可以去尝试,采取以下几种简单的方法为文章开头巧设悬念:(一)设置问题,引出下文。用问题开头,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激发人们的兴趣和思考,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如: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地跳下悬崖?是为了免遭那被俘的耻辱,你才义无返顾地投落这峭壁?(《峭壁上的树》)(二)巧用省略号,引发思考。我

6、们常常看电视剧或电影,往往为了情节的发展,剧中的某一个主人公快要死的时候,对着旁边的人说两话以后,没有说完就断气了……,这种手法用在我们的写作中同样具有魅力。且看,《记一把蓝色的雨伞》的开头言简意赅,但是又颇有意韵。“我的视线,这么久以来都不得不为一把蓝色的雨伞所牵绊……”为什么会这样?作者没有明说,而是用了一个省略号,巧妙地设置了疑问,这把蓝色的雨伞在小作者身上到底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这自然而然地激发起了读者关注的兴趣。这样的开头,无疑会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三)倒叙开头,引起关注。只要把文章中最精彩的部分放在开头,设置悬念,同样能激发读者的兴趣,增加文章的曲折,显示文章的布局

7、之美。其实,倒叙开头的角度是很丰富的,如:(1)先摆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2)先截取一个精彩的事件片段。(3)先交代一个起线索作用的物件。(4)先安排一个引发故事的场景。(5)先介绍与故事情节紧密相关的人物。(6)先显示故事或人物的结局。如有一个学生这样开头:寒冷的冬夜,屋内一片寂静,我和爸爸眼睛里都噙着泪花,妈妈在床上心不在焉地织着毛衣,过一会儿她忍不住地说了一句:“孩子他爸,你就原谅他吧!”爸爸依旧无语。这个学生就采用倒叙手法,把全文中的结局放在开头说,让读者一开头就陷入疑问之中,有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