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城市化历程的启示

德国城市化历程的启示

ID:38050460

大小:2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4

德国城市化历程的启示_第1页
德国城市化历程的启示_第2页
德国城市化历程的启示_第3页
资源描述:

《德国城市化历程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德国城市化历程的启示德国城市化发展的经验对于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有很好的启示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注重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德国城市发展遵循一条规则:既要考虑市场竞争的原则,也要顾及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德国由联邦、联邦州、地方政府(市县,社区)三级政府构架。宪法规定由联邦、州和地方乡镇三级共同承担城镇建设发展的任务,注重城市的统一规划和协调发展。德国的城市发展,是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建构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合理体系,从而避免了“城市病”的出现,城市与自然和谐共处。同时也充分发挥了中心城市的经济文化辐射与集聚效应,形成雁阵式的发展。城市化过程中,各类城市相对协调发展,

2、布局较为合理。大城市人口发展很快,小城市也不落后。这一点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在我国,党的十六大提出,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的城镇化进程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协调发展不是均衡发展,各地把加快城镇化进程当作政府的一个重要目标,这本身没有错,错就错在大家都想把自己行政区划内的城市、城镇做大,有一些根本不具备做大条件的城市,在规划中也把自己的架子搭得很大,在这种大家争做中心城市、中心城镇的思想指导下,各地都是遍地开花搞城镇化建设,到处是工业园、开发区,这其中大多数是当地城镇化发展的需要,但也有不少是开而不发,一些地方连县城都不成样子,却提出要发展多少个小城镇。还有

3、一些地方在小城镇建设中不从实际出发,盲目模仿城市的做法,增加了农民进入小城镇居住的成本。因此,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尤其注意城市与城市之间协调发展。城市化是一个经济布局、就业岗位和人口居住空间三位一体的问题,要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以及现有发展水平,来具体的确定城市化推进的具体区域和发展方针、城市规模的大小。在中国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可以学习德国的经验,注重发展中小城市,加强城市之间的交通网络建设,使数量众多,相距不远的小城镇构成联系紧密,相互促进的城市群落,建构城乡一体的城镇体系。在城市化水平较低,人口相对分散,城市密度偏低,经济

4、相对落后的地区要重点发展大中城市,积聚人气,形成中心城市,强化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走相对大城市化的战略。(二)对城市化发展实质的重新认识城市化的实质在于现代化,即在于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现代化,而不仅仅是人口在地域空间单纯的移动问题,也不仅仅是居住区向城市的汇集,更重要的是乡村传统封闭的文化向城市现代化开放文化的转变和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向城市的存在方式和运行方式发展。德国城市化过程既有大量农业人口向城市集聚的过程,也有很多就地转化的城市化过程。由于拥有十分发达的公路交通网络和便捷的城乡公交系统,许多人居住、生活在小城镇,而工作在其他地方,因而

5、形成“分散化的集中型”的城市布局,大大减少了人口大量转移和高度集聚对中心城市形成的压力。生产方式的变化带来生活方式的转变:目前,居住在小城镇中的居民与大城市的生活无异,同样,生活在小镇上的农民与居民并无二至。一位教授课堂上说:当时他出生的小镇,以前大部分是农民,而现在1000户居民中,只有4户是农民。在施瓦本哈尔县的一个农业合作社中,其农家的生活已与城市居民一样,生产方式也转变为大生产的农业化。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城市化发展的实质内容,不仅仅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移动,最根本的是城市建设要重内质,不要一味追求规模。德国的城市化建设.其规划和产业政策的重点均以中小城

6、市为主,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实现了城乡协调发展。占其城市总量90%以上的中小城市,虽然规模不大,但功能突出、基础设施齐全,且很现代化。我们不能片面地把城市化理解为建高楼大厦和标志性建筑物,城市化的真实内涵应当是人民生活质量、生存环境的实质性提高和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三)加强市民对城市规划建设的参与德国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注重城市建设中的公众参与。公民参与城市规划的根本目的一方面是为了确保公民的合法权利,另一方面则是在最大限度上增强城市规划的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公民参与城市建设,通过规划城镇的再开发,消除原有城镇的缺陷,对城市的良性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

7、推动作用,不仅仅促进了城市物质文明的建设,在科学完善的方法的指导下,德国的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兼顾到了社会效率与公平,奠定了城市长久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也应注重公民的参与城市建设与规划。在战略上的城市整体规划,应该有决策者、专业部门、专业学者来共同制定,对于贴近市民的详细规划,要注重听取群众的意见,充分让群众参与其中,让群众参与规划,参与监督,参与管理。(四)、坚持加快经济发展不动摇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城市化的规模和速度,必须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经济不发展,就谈不上城市化的发展。在城市建设起步阶段,应当选择投资少、见效快,当地具有资源优势、市场前景好的产业作

8、为支柱产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