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抢救及护理

产后出血的抢救及护理

ID:38051900

大小:2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4

产后出血的抢救及护理_第1页
产后出血的抢救及护理_第2页
产后出血的抢救及护理_第3页
产后出血的抢救及护理_第4页
资源描述:

《产后出血的抢救及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产后出血的抢救及护理【关键词】产后出血;抢救;护理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者。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引起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位居首位[1]。产后出血往往来势凶猛,如抢救不及时,可在短期内大量出血,发生失血性休克,导致循环衰竭而危及产妇的生命。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的助产技术及对病情的观察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抢救,对预防产后出血、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十分重要。本文对我院住院的35例产后出血量达500ml以上的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总结产后出血的防治和护理方法: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

2、02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2045例,以胎儿娩出后24小时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为标准,采用盆接法和称重法测量出血量。其中,产后出血35例,发生率1.71%,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出血32例(91.43%),发生在产后2~24小时内出血3例(8.57%)。1.2产后出血量500~1000ml25例,占71.4%;1000~1500ml8例,占22.8%;1500ml2例,占5.71%。1.3产后出血的原因子宫收缩乏力20例,占57.1%;胎盘胎膜因素12例,占34.3%;巨大儿2例,占7.51%;妊高征1例,占2.85%。1.4结果1例并

3、发失血性休克,经子宫全切术后好转;2例转院治疗;余均痊愈。2讨论2.1病因本文结果表明,产后出血的原因以子宫收缩乏力最多,占57.1%;其次为胎盘因素,占34.3%;其余依次为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产后2小时发生出血最多(91.43%)。2.2抢救措施抢救原则为针对原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预防感染。①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处理:加强宫缩是迅速、有效的止血方法。按摩子宫的同时应用宫缩剂,肌注缩宫素10U,或将缩宫素10~30U加入复方氯化钠注射液500ml静滴,应用无菌纱布条填塞宫腔亦有明显止血作用。结扎盆腔血管止血,必要时行子宫次全切除术。②软产

4、道裂伤出血的处理:及时修补缝合裂伤可有效止血。③胎盘因素导致的大出血处理:及时将胎盘取出,并做好刮宫的准备,胎盘植入者应及时做好子宫切除的准备。④凝血功能障碍出血的处理:应针对不同病因、疾病种类进行处理。3护理3.1加强心理护理在产前应与待产妇交谈,了解其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和卫生宣教,提高分娩信心。对己疑有出血倾向者应安慰产妇,消除其紧张、恐惧情绪,积极配合治疗。3.2对有产后出血倾向或已出血的产妇,应去枕平卧,吸氧、保温、迅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密切观察产妇的面色、神志、生命体征的变化,在报告医生的同时迅速采取止血措施。3.3若出血量大于500

5、ml且有休克征者应输血,备好急救物品,把握抢救时机。配合医生抢救,对口头医嘱要及时记录,以免遗漏。3.4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准确测量出血量,认真做好记录,密切观察出血的色、质、量。3.5出血停止后仍需严密观察,加强产褥期护理,卧床休息,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3.6保持外阴清洁,每日用0.1%新洁尔灭棉球擦洗外阴2~4次,以防逆行感染。有侧切口的产妇应每日用红外线烤灯理疗两次。及时纠正贫血,给足量抗生素预防感染。产后出血抢救的重要环节在于及时发现,所以,在加强助产技术的同时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审慎的工作态度做好病情观察。当产妇出现产后出血时应全力以赴地进

6、行抢救。产科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术以及各种急救设备、仪器的使用。抢救产后出血分秒必争,重视高危患者,密切观察产后出血情况,加强护理,才能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避免发生严重后果。【参考文献】[1]郑怀美,主编.妇产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206.作者:王安丽作者单位:沈阳市皇姑区妇婴医院妇产科,辽宁沈阳11003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