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经典之_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再读经典之_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ID:38061206

大小:2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4

再读经典之_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_第1页
再读经典之_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_第2页
再读经典之_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_第3页
资源描述:

《再读经典之_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温雯在我开始读这本书之前,我在猜想,苏霍姆林斯基的第一条建议会是什么?后来我问自己,假如要我,现在的我,给N年前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提点建议的话,我会首先提出什么样的建议呢?我想,我会建议: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当我打开厚厚的书,惊讶地看到苏霍姆林斯基的第一条建议就是关于学生的: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我小小地开心了一下,之后,我开始了阅读。本以为,厚厚的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读起来多定是晦涩难懂,让我心生怯意。却不曾想到,原来书中每谈的一

2、个问题,既有精辟的理论分析,也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它不是枯燥的说教,仿佛是作者与读者的倾心交谈。在阅读中,我不能不被作者的热情、坦城、睿智和人格所吸引、所感动,随着作者感人肺腑的谈话,反思自己在教育中的对错与得失。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是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主张个性和谐发展,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一块瑰宝。虽然苏霍姆林斯基所处的年代和我们不同,但他的教育思想对于我们仍然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书中,一开始就提出了这样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3、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答案很简单:那是因为对学生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作者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有的孩子能提20桶水不费吹灰之力,而有的孩子只打了5桶水却累得筋疲力尽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同样一道题,有的同学只需5分钟就能解答出来,而有的孩子需花半个小时;同样的表现内容,有的孩子能画得生动有趣、乐此不疲,有的却难以下笔,毫无乐趣。——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新课程则说:

4、学生有个体差异性。树立起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个性差异,是教育教学成功的前提。所以苏霍姆林斯基把此条建议作为他一百条建议中的第一条,同样,新课程也非常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没有抽象的学生,教师应该怎么做?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应当善于确定:要通过怎样的途径,要经历什么样的障碍和困难,才能引导儿童接近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水平,以及怎样才能在每一个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具体地实现教学大纲的要求。——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我们美

5、术学科的新课程改革中,也非常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的教育强调学生是一个个具有思想、意识、情感、欲望、需求以及各种能力的活生生的人,是成长中的人,是独一无二的人。为此,了解和尊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需求和愿望,并在尊重的基础上爱护学生,了解和沟通学生的心灵,这是每一位教师应该做到的。那么,如何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呢?我想,首先,教师应该将“主人”的地位归还给学生,将学生视为主体。要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主,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增强学生主体人格。第二,教师要教会学生改变以往的学习方法。

6、在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中,培养学生凭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与活动,去与他人互动、与环境互动、与人类文化互动,达到自身进一步发展的目的。第三,教师要尊重和爱护学生,要承认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差异无好坏之分,它代表的是人的多样性,它要求教师对对人的个性性、独特性、多样性给予充分尊重,并以此作为教育教学的前提。教育教学应通过自身的变革,以其丰富性、多样性去迎合学生的需要。在美术课,尤其是美术课外兴趣小组,我们可根据每个学生的经验、意向、需要、兴趣,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促进者,帮

7、助学生明白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帮助学生安排适宜的学习活动与材料,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内容的个人意义。教师在辅导中随时诊断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别指导,让学生真正享受知识探索上的自主性带来的欢乐。在第一条建议的最后,苏霍姆林斯基说:亲爱的同事们,认真地思考一番吧,怎样设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在进行脑力劳动,怎样能够做到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取得进步?我会时时思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