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中掌握排序算法

游戏中掌握排序算法

ID:38062030

大小:3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5

游戏中掌握排序算法_第1页
游戏中掌握排序算法_第2页
游戏中掌握排序算法_第3页
资源描述:

《游戏中掌握排序算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游戏中掌握排序算法教材分析:《排序算法》是原子能出版社《单招生—相约在高校》中第六章《数组》中内容,该内容是程序设计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江苏省对口单招考试C语言部分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排序算法很多,根据大纲要求,要求熟练掌握比较法、选择法、冒泡法、插入法四种排序方法,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习理解前两种排序算法。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排序算法物理实现规则;了解几种排序方法之间的区别;了解外循环与内循环之间的关系。[技能目标]掌握利用循环语句实现比较法、选择法排序的两种算法并能用C语言代码实现。[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培养学生将算法转换成代码的能力;学情分析:数组的排序算法是

2、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一节课,理论知识比较抽象,许多学生学习后反映,仅物理算法都能听懂,但抽象到C语言语句时,较难理解且很难记住。历届学生多是靠强记来掌握这几段程序代码,而且会出现几种算法的混淆现象。如何让学生参与到程序设计的学习中来,让学生轻松理解那些晦涩的理论知识呢?探究式游戏教学解决了这一难题。根据不同的排序算法,设计不同模式的游戏,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不断地解决出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只要学生有了兴趣,学什么都不难了。学生刚刚学完数组的基本概念,且刚刚掌握一些编程技巧,利用循环实现数组操作有一点点心得,现在用双重循环实

3、现排序有较大困难,所以,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尽量寻找一些能让学生理解的方法与游戏帮助学生对排序的理解,从而让学生能尽快地接受利用C语言代码实现排序的操作。从而也使学生能更进一步地掌握循环语句的使用及对数组这样的一个数据结构的使用。教学方法:采用激趣导入,充分运用任务驱动、启发式教学,通过自主学习、小组间的合作活动,促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和融合;通过汲取他人的学习方法,促进了自身学习方式的改进。教学课时:一课时学具:数牌、电脑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复习数组的输入、输出操作;2、复习数组中最大、最小值操作;提问:如何使输入无序的数组,输出时按从小到大顺序显示。新课讲授:任务一:数字少时

4、的代码实现(简单程序实现,不需要数组)学生给出代码段。任务二:多数字时如何实现(利用数组保存若干数字,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排序)老师提供游戏规则:1、选五位学生,每人手持一个数字(互不相同且无序);2、老师让第一位学生和之后所有同学比较,手中数字小的同学将手中数牌与第一个同学交换,一直比到最后一位同学,看结果;3、依此类推,让第二位同学与其后同学手中数牌比较。分组讨论:1、有几位同学需要参与比较;2、每个同学与基后同学的比较有几次;3、当前面的数小时做什么操作(两数互换)4、如何利用C语言的代码实现(内、外循环的实现)。教师总结:1、“讨论”中“1”项为外循环,“2”项为内循环;2、

5、给出C语言代码。任务三:换种方式实现“任务二”。老师提供游戏规则:1、同上游戏“1”;2、请一位同学记住第一位同学的位置号,并利用该位置号所指示的数牌与后面同学手中数牌比较,若后面同学手中数小,则记那位同学的位置号;继续利用位置号所指示的数牌与后面同学手中的数比较,直到最后一位同学;3、比完后观察所记位置号与第一次所记位置号是否相同,相同怎么做,不同怎么做;(不同则用目前所记号所指数与第一个号所指数互换)4、利用“2”“3”步骤,对第二名至倒数第二名同学的位置号重复上述操作;分组讨论:1、同上讨论“1”;2、与其后几位同学比较;3、比较出大、小情况下做何操作;4、如何用代码实现上述

6、操作(内外循环的实现、位置号的操作)。教师总结:1、“讨论”中“1”项为外循环设置;2、“讨论”中“2”项为内循环设置;3、比较结束的互换实现;3、学生试编写代码。布置练习:P143巩固练习。总结延伸:1、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2、延伸:除本节课所学的两种方式可以进行排序外,还可以利用什么方式进行排序,通过后面内容的预习,写出游戏规则并尽量写出C程序代码。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设计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开始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引导学生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然后通过任务式的驱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求新知,巩固旧知识,把课堂真

7、正地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始至终充分自主的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展示、自我激励、自我调控,学生“指导”学生,协作互助;而执教者始终保持着一个引航者、指导者、组织者的角色,体现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在教学中始终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通过专题学习网站的探究学习,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又有助于提高其他知识的认知水平。但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导致在代码实现过程中,进度不一,甚至有同学索性不写状况。在小组交流时,发现同学的讨论仅仅停留在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