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第五、六单元古诗词赏析习题

八下第五、六单元古诗词赏析习题

ID:38073226

大小:3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3

八下第五、六单元古诗词赏析习题_第1页
八下第五、六单元古诗词赏析习题_第2页
八下第五、六单元古诗词赏析习题_第3页
八下第五、六单元古诗词赏析习题_第4页
八下第五、六单元古诗词赏析习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下第五、六单元古诗词赏析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2八年级下五、六单元古诗词曲赏析(一)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这手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后四句,前后形成鲜明对比。2.诗中运用了哪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诗题中含有唐朝另一位诗人的字,它是,这位诗人是。4.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示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5.本诗即表达了自己被贬谪的和,也表现了和。6.点明贬谪地之远,说明被贬谪时间之长。7.诗中广为流传的名句是“,。”这两句的原意是。现在人们赋予它的新意是。【参考答案:1、低沉愤懑高昂乐观2、诗中运用向秀作《思旧赋》的典故隐含作者对当时统治者

2、迫害旧友的不满;运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暗示自己被贬时间长久,并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生疏、怅惘之情。3、乐天白居易4、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副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揭示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规律。5、无限辛酸愤懑不平;坚定意志乐观精神6、巴山楚水二十三年7、略(可参考4)】二.《赤壁》1.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而发。“二乔”在诗中指代。2.全诗借物咏叹,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旨在表明什么?3.这首诗按体裁划分属于,押韵的字有。4.说说你对“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理

3、解。【参考答案:1、沉沙之铁戟东吴2、不以成败论英雄抒发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旨在表明周瑜打败了曹操,只不过是侥幸成功罢了。3、七言绝句销、朝、乔4、这两句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会重写。蕴含了“偶然的机遇会对历史变迁产生重大影响”的道理。】三.《过零丁洋》1.首联写出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和。2.诗人以“风飘絮”比喻,以“雨打萍”比喻。3.颈联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4.全诗熔和为一炉,慷慨悲凉,感人至深。5.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6.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

4、“留取丹心”的英雄人物?(请写出2-3个)7.“汗青”为什么不能误写成“汗清”、“汉青”?请你加以解释。【参考答案:1、步入仕途起兵抗元2、祖国山河破碎,民不安生,像风中吹散的飘絮,散乱不堪自己的一生也像被雨水打击的浮萍一样动荡不安。3、形式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4、叙事抒情言志5、自古以来每个人都会死去,我愿将一颗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此句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是人的民族气节。6、7、略】四、《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词前的小序有何作用?2.全词以问句开篇,上片问,下片问,归根到底是在抒发对的感慨。3、请分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思想感情。

5、4、“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化用李白的《把酒问月》中的诗句“,。”5.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6.你还知道哪些与月亮、月光有关的诗句?说说月亮、月光在古诗词中通常蕴含着什么意义?7、苏轼是宋代豪放派词人,你认为这首词哪里体现了词人豪放洒脱的风格?(结合具体词句从意境、思想感情、语言等方面来说)【参考答案:1、作本词的线索,并点明词的主旨“兼怀子由”2、天月人3、希望人人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美好的祝愿4、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5、人的悲欢离合正如月的阴晴圆缺一样,这是自然规律。表明作者的旷达胸襟,是蕴含

6、一定哲理的千古名句。6、通常蕴含着思念之情7、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作者在中秋之夜大醉后,举杯问月:这样的中秋明月何时才有?起笔突兀,气势非凡,显示了作者豪放的性格和非凡的气魄。】五、《山坡羊潼关怀古》1.以动写静的句子是“”。2、这首元曲的主旨句是“。”3.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两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4、本曲凭吊潼关古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万口皆赞的千古名句,揭示了怎样的历史规律?【参考答案:1、峰峦如聚2、兴,百姓苦;亡,百姓苦3、“聚”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

7、势,又赋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怒”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4、忧国忧民5、在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二)一、《饮酒》(其五)陶渊明1、“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此”是指作者的生活,“真意”是指。2、诗中的“心远”一词是什么意思?在诗中有何作用?3、这首诗在艺术上情、景、理三者浑然交融,就这个特点作简要的分析。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把“见”改为“望”、“看”好不好?为什么?【参考答案:1、隐居(田园)人生的真谛(自然纯真的情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