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数的应用(四)导学案

百分数的应用(四)导学案

ID:38073292

大小:3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5

百分数的应用(四)导学案_第1页
百分数的应用(四)导学案_第2页
百分数的应用(四)导学案_第3页
百分数的应用(四)导学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百分数的应用(四)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八(上)第六单元复习要点     备课者:梁新芳21《小石潭记》 1.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可记游,可记事,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  2.古今异义  去(古,离开;今,前往)  佁然(古,静止不动的样子;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小生(古,年轻人;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3.段落归纳  (一)发现小石潭及小石潭周围的景物。  (二)描写潭水和游鱼。采用定点特写的方法写潭水清澈、游鱼活泼。  (三)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  (

2、四)写出了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  4.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5、文中提到“乐”字,这跟全文的情调协调吗?说说你的理解。作者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政治失意生活中的抑郁心情,因此当他听到水声时,当看到鱼儿“往来翕忽”的游态时,他感到自然间的乐趣,心情也变得欢快起来,成为作者当时的心情的反衬,跟全文的忧伤凄苦的基调形成了对立的统一,从而更有力地揭示了痛苦的深度。  22《记承天寺夜游》  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作者是________,字子瞻,号______

3、__,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家。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为“_______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2.词类活用:例句:念无与乐者 乐:名词用作动词,快乐,高兴。这里是游乐的意思。3.古今异义 但 古义:只,仅。 今义:但是,表转折。例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4.文章结构  第一层(开始至“相与步于中庭”),叙月夜至承天寺与友人散步。  第二层(庭中如积水空明……盖竹相影也),写月下承天寺庭中的景物。从实感而来,令人宛然若见。  第三层(何夜无月……吾两人耳),以慨叹两人闲置的处境作结。5、此篇短文记的是元丰六年十月,苏轼和好友张

4、怀民同游承天寺的情景。全文仅80余字,描绘了二人在承天寺夜游时看到的月下美景,同时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23 *《游恒山记》这是我国一部著名的古代游记,也是一部我国地理学名著。它凝聚了作者三十多年的旅游勘察汗水。这部著作就是《徐霞客游记》这部著作被誉为千古奇人的千古奇书。作者徐霞客,明代地理学家。  1.词类活用  穹碑森立 名词做状语,像森林一样。  台中像群仙 名词用作动词,塑造。  2.古今异义 策杖登岳 古义:这里指恒山。 今义:高大的山。  3.通假字 还过岳殿东 通“环”,转,绕。  4.第①段略写出发的时间和天气情况。  第②段详写登顶的经过,景物、地名

5、,以及相隔的距离都写得极为详尽。  第③段写登顶后远眺所见之景。  第④段写从西峰下山至飞石窟的情况。  5.根据第二段和第三段的内容,说说作者上山时经过的地方及山顶所见的事物。  上山经过望仙亭——虎风口——“朔方第一山”牌坊——寝宫——飞石窟———北岳殿——会仙台。在山顶上看见北山“崩崖乱坠,杂树密翳”,还看见浑源州城,南边有龙泉山,西边有五台山,近处还有龙山。这些山都是相互连接的。  6.文章描写了作者游恒山登顶的经过,表现了他不畏艰险,不怕辛劳,勇于实践的精神。    24 *《满井游记》 袁宏道,字中郎,一字无学,号石公,公安人,明代著名文学家,与兄宗道、弟中道均有才,时称

6、“三袁”。宏道诗主妙悟,提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反对仿古,追求自然。作品以小品成就最高,内容多写身边琐事和自然景物。有《珂雪斋集》二十四卷传世,后人辑为《袁中郎全集》。因宏道兄弟诗文风格相近,时人称之为“公安派”,称他们的诗文为“公安体”。  1.古今异义  局促一室之内 古义:约束。 今义:不安。  恶能无纪 古义:安、哪。 今义:可恶。  2.词类活用  泉而茗者, (léi)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茗,(léi),歌,红装,蹇(jiǎn),这里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3.第①段写北京附近早春的风沙天气。  第②段写满井早春的景色,以及作者游满井的喜悦心情。  第③段是议论,表

7、述自己能够有此闲情出游的原因。  4.主要内容  本文写了燕地寒冷,郊外田野万物复苏、山水草木鱼鸟等充满生机;从旧居京城,局促一室的孤寂困顿、百无聊赖写到游历于郊野春景,表达了作者如脱笼之鹄的无比欣喜的感情。  5.课文和《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试说说你从这三篇课文中看出了三位作者怎样不同的心境。  《小石潭记》和《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都有抱负未酬和被贬谪的遭遇,因此在文中流露出某种忧愁和愤懑,而《满井游记》的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