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求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讲求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ID:38077269

大小:3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8

讲求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_第1页
讲求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_第2页
讲求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_第3页
讲求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_第4页
资源描述:

《讲求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讲究策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城厢区教师进修学校林国忠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就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在课堂教学改革中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应该冷静的思考:学生在课堂里学到了什么?获得了什么?我们该如何走出课堂表面繁荣而实质低效的教学误区,切实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一、精心预设,巧用生成课堂教学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的一项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智力活动

2、过程。提高它的实效性必须有教师课前的周密策划,即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但课堂教学又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当“意外”不期而至时,教师不能拘泥于预设,应该尊重学生的思维状态,关注他们的需求,把握好契机,并及时将它转化成有效的课堂教学资源,使预设与生成达到和谐统一,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位教师在上二年级“统计”一课时,当学生做练习“根据一个地区11月天气情况的统计表完成统计图”时,问学生“这里的一格代表几天?”学生回答“两天”。一年级时学生已学过一格代表一个单

3、位,这时经过探讨,学生能看懂一格代表两个单位,这是意料中的事。忽然一个学生一边举手一边喊道:“老师,这里的一格能不能代表5天?”教师及时捕捉住这一可贵的生成资源,放弃既定教学环节,让学生立刻展开讨论。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议论纷纷,学生1说:“一年级时我们是用一格代表1天,今天学习的是一格代表2天,我觉得一格可以代表5天。”学生2说:“我觉得在这道题中如果一格代表5天,那阴天有8天你在统计图中怎么画?”学生3说:“我知道如果一格代表5天,那阴天有8天,可以画一格后,再画半格多一些。”当教师给予积极的肯定后,又有

4、学生提出:“一格能否代表更多的单位?”这已完全超出了原先的预案。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能及时抓住这个意外生成资源,充分肯定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时调整预设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展开讨论,才有了对统计知识的更深的理解。可见,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哪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哪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文章引用自:正如吴正宪老师所说的: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既要精心预设又要注重生成,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宽容接纳来自学生的生成,机智筛选课堂

5、生成,从而达到巧妙运用生成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二、联系生活,化繁为简 山东大学校长展涛先生在谈到数学课程改革时说:“应该让学生学简单的数学,学有趣的数学,学鲜活的数学。”虽然数学的表达方式是形式化的,但我们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的数学应该是作为“教育形态”的数学而不是“学术形态”的数学,应该把“冰冷的美丽”转为“火热的思考”。具体说就是让学生用简单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不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小学生虽然年龄很小,但在他们的生活经历或生活体验中,也会有着充满数学因素的内

6、容。如果能从某些生活现象中挖掘出数学因素,并充分利用,就能使学生化难为易地接受数学知识。比如教学“名数换算”这一部份内容时,若按普通方法教,教师往往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中下生依然一头雾水。表示量的多少的计量单位太多了,有同类的,也有不同类的;有同级的,也有不同级的,有的学生比较熟悉,如元、角、分或米、分米、厘米等;也有的十分陌生,如吨、千克、克或公顷、公亩等。计量单位本来就多而杂,还要记住它们之间的进率,而进行化法或聚法时,还要记住什么时候除以进率,什么时候去乘进率。小学生要掌握这么多东西,无疑是十分困难、十分枯燥的。

7、我们且来看特级教师刘德武怎么教:教师搬来一个玻璃缸,里面放满水,用一把食堂用的大勺当着同学们的面往外舀水,同时让学生数数。当然没舀几勺水就差不多快舀光了。然后教师把水都倒回玻璃缸,用一把吃饭用的小汤匙开始往外舀水,也让大家数数,学生都笑了,数了几十下也没舀出多少。最后师改用耳挖勺舀水,同学们都笑得直不起腰,说:“舀到明天也舀不完。”这时教师把三个勺子都举手中让同学们瞧:“同样多的水,用大小不等的勺子来舀,这里有个十分普遍也十分重要的规律——勺子越大,舀的次数就越少;反之,勺子越小,舀的次数就越多。”然后就由此引导学生

8、对计量单位与计量单位的个数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也得出了如下的一个规律性认识:一个确定的量,采用的单位越大,单位的个数就越少,相反,采用的单位越小,单位的个数就越多。学生一旦认识并掌握这个规律,就可“以不变应万变”,从而解决所有的化聚法问题。刘德武老师的巧妙之处,在于活用了一个几乎人人都懂的生活经验,解决了数学上的一个难题。因此,数学教师应力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