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武昌城》评介

方方《武昌城》评介

ID:38087361

大小:3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4

方方《武昌城》评介_第1页
方方《武昌城》评介_第2页
方方《武昌城》评介_第3页
方方《武昌城》评介_第4页
方方《武昌城》评介_第5页
资源描述:

《方方《武昌城》评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方方《武昌城》评介一.打捞八十年多前的武昌历史武汉有幸能有两位城市作家,一是池莉,一是方方。大武汉在这两位优秀作家的笔下,展现出了独有的“汉味”风貌。近年来,方方除了对现实生活中的武汉有所关照,写出如《断琴口》这类小说,还追溯到武汉的历史中去发掘素材。《武昌城》起因于她和同学去昙华林看老街老建筑,在湖北前辈石瑛先生家的后院,看到了武昌城残留下的一点城墙角。同去的历史专家冯天瑜先生说这是老武昌城的城墙砖,这让方方非常震撼和感动,而她在写《汉口沧桑往事》一书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又看到大量武昌战役的回忆资料。这场战役很让人震撼,攻城

2、相当惨烈,但首先刺激她的是被封在城里40天武昌百姓的遭遇,战争带给他们的苦难,实在是太残酷了。她住在武昌,这么大的一件事,居然此前从来不知道。原来武昌有座城,原来这座城市还有这样惨烈的过往。1926年初秋,正值北伐战争中的武昌之战。一场残酷的围城战役让武昌曾经有过雄伟的城墙、城门、护城河毁于一旦,最终灰飞烟灭。“武昌被封40天,关在城里的老百姓遭遇到他们一生中从来没有遭遇过的痛苦。这如同牢笼的40天里,战争给他们每个人带去的都是血泪斑斑的创痛。相信城里的每个人都有着非常特别的经历。很多人的命运因这次围城而改变。”方方的《武昌

3、城》落笔于80多年前的武昌战役,正是用小说的形式记录着发生在老武昌城的这场灾难。2006年,方方开始动笔写这部历史小说,这一年正是武昌战役结束的第80年。10月,几乎在当年围城结束的日子,她写完了上部,即“围城篇”,发表在《钟山》杂志上。此后,在网上检索到的一份有关武昌战役部分人员死亡名单,让方方触目惊心,2010年她又续写了下部“攻城篇”。《武昌城》全文已刊载于《人民文学》杂志2011年第3期,小说单行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二.复原那段惊心动魄的的记忆北伐时期的武昌已十分遥远,1926年初秋的那场围城战役在今人的记忆中逐

4、渐消逝了。相关的历史文献、口述史、回忆录掩埋在故纸堆,或是散落在某些历史当事人后代家中,鲜为人知。如今,方方用小说的形式让北伐战争时期那些死去的人们以及那段惨烈的历史得以复原,让身处这片土地的我们对此有所认识。上篇是北伐军攻城,是纵的、是一往无前的主动,是激情、信念、坚忍和牺牲;下篇是北洋军守城,是横的,是被动的,是应对、挣扎,是乱世中日常生活的崩溃。《武昌城》带领我们同时进入攻守双方的前沿阵地,零距离地面对战争,体味其中各种人的复杂境遇和人性的大善大恶。同时,唤醒了我们的记忆:在我们经常路过的大东门和耳熟能详的小东门,曾经

5、有如此多的人在此长眠。他们用自己全部的鲜血浇灌了这片土地。方方在《武昌城》后记中写道:“我曾经问过很多人,你知道武昌围城的事吗?回答仿佛统一过口径:不知道呀。有一天,我站在大东门,望着蛇山和长春观的屋顶,心想,你们是知道的。你们都亲眼见过那惨烈的场景,你们的身上甚至浸染过血迹。但你们却只是默然。”在接受采访时,作者进一步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那一代人是有着‘大我’气概的一代人,是完美的理想主义者,为了自己理想的实现,表现出一种非常的勇敢,哪怕献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而这些理想主义者,我们甚至会在敌对双方的队伍中,都能看到。

6、他们所不同的,只是选择的队伍不同罢了。这种选择,导致了他们迥异的结果。而他们最初的理想或说最初的出发点,可能都是一样的。在今天我们这个讲究实惠、放弃理想、追求小我的年代,他们的所作所为,何其可贵。”三.抒写战争中的人性之光在《武昌城》中,方方不采历史的黑白二分法,而是注入了多元的探索与思辨。如北伐为顺应历史潮流之举,北伐军亦是正义之师,但许多将领士兵未必不对围城造成的平民伤亡心怀愧疚,以至为一个传教士的话语所震撼:“北伐军出征既以为民请命、救民于水深火热为说辞,倘若这拯救,要以牺牲如此之多的平民百姓为代价,又有谁相信你的拯救

7、?”因此虽然炮轰可以尽快解决战事,但顾及城内百姓的安危只能放弃这个办法。雨果在《九三年》中说,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对垒双方可以分为正义与非正义,但牵涉其中的平民却都是无辜的,不能以任何高尚的名义去屠戮这些生命;且更进一步探究,战场上的拼杀,生死较量,固然是军人的职责所在,可摧残的何尝不是自己的同胞或自己的同类,这种族群的痛楚无时不处于矛盾纠结中。在各式矛盾里,道义上居非正义一方人物的内心交战显得愈加触目。守城长官刘玉春明知困守无望,且军队涣散,城内百姓辗转饥饿与战火之间,可军人的天职为服从,这城

8、就得守下去,哪怕落得骂名也无可奈何。自然,也有另一种选择,军官马维甫为百姓计,打开了自己驻守的宾阳门将北伐军放入,结束了围城的胶着状态;而最终他无法面对自己的内心(“作为军人,背叛多年提携他信任他的上司”),从宾阳门纵身跃下。人性的复杂性就在于不是可以条分缕析得清晰见底的,总有纠缠处,总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