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装饰纹样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

ID:38092279

大小:10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4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_第1页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_第2页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_第3页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_第4页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传统装饰纹样方胜纹(见图1)是以两个菱形压角相叠而构成的几何图形或几何纹样。“方胜”之“方”取其形,一方面指“方胜”图纹方正而非圆曲,另一方面,笔者认为可指方胜纹的构成元素之间并列且对称的状态关系,如《说文解字》中言:“方,併船也。象两舟省总头形。”[1]也就是说,“方”原为并行的两只船,如词语“方轨(并排行驶的两车)”、“方轩(并排的窗户)”均强调并列、并行的状态。“方胜”之“方”由其形若取其意则可为“正”、“犹(等同、相当)”、或者“共同”、“合而为一”之意。而“方胜”中的“胜”则原为古时妇女的一种用来束发或配于腰间的饰物,后“胜”实际演化成为簪头的饰物。古代神话中相传西王母蓬发戴“

2、玉胜”,如西汉大辞赋家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前118)在《大人赋》中言:“吾今乃目睹西王母,曤然白首戴胜而空穴兮。”据传在西汉民间叫“胜”的饰物尤为盛行,用金、铜或玉做成,戴在头上取意“优胜”,后又出现了“人胜”、“花胜”和“彩胜”等,如南朝梁简文帝(503~551年)《眼明囊赋》中言:“染花胜而成疏,依步摇而相通”;唐代诗人杜甫(712~770)也在《人日两篇》一诗中书有“樽前柏叶休随酒,胜里金花巧耐寒”之句;在北宋梅尧臣(1002~1060)《嘉裕已亥岁旦呈礼叔》诗中有:“屠酥先尚幼,彩胜又宜春”。由此可知,古人借“胜”驱邪保平安,是有其吉祥用意的,它是人们企望平安、幸福等心愿的物化表

3、现。而后,方胜则多以几何图案的形式出现,或独立作为纹路,再或与盘长纹结合组成方胜盘长、套方胜盘长而成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吉祥几何装饰纹样。2方胜纹的历史溯源方胜纹在几何纹样中表现尤为突出,应用甚为频繁。几何纹样是人类最古老的图案纹饰之一,它的创造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理解的结果。恩格斯曾指出:“和数的概念一样,形的概念也完全是从外部世界得来的,而不是在头脑中由纯粹的思维产生出来的。必须先存在具有一定形状的物体,把这些形状加以比较,然后才能构成形的概念。”[2]自然和社会是一切美术形式范本和原型的源泉,几何纹样也不例外。南京艺术学院张抒教授所著的《中国几何形装饰》一书中也曾提到:几何纹样的产生

4、来源有两种,一种是受到了编织和纺织的影响。二是由现实中动物等具象的形态逐渐演变、简化而成的几何形。[3]无论是具体的象形纹样还是抽象的几何纹样,在一般意义上都是对原来事物的抽象性表现。而这种抽象性的表现往往也蕴含了原有事物的内涵,且形式符号越是简单,内容就越广博。方胜纹由两个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几何菱形压角相叠构成,作为中国吉祥纹样中独具特点的几何纹样来说,它是高度抽象的艺术几何形装饰图案类型,然而方胜纹这种几何纹样又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2.1源起于菱形纹笔者认为从方胜纹构成的图案形象来看,打散后的方胜纹即为两个基本的菱形。这种原始形态与新石器时代人们常用的陶器装饰纹样——菱形纹甚为相似。如

5、图2中马家窑文化彩陶,陶器腹部所饰即为菱形纹,它在早期陶器的装饰主题中表现极为突出,菱形纹以线条的交织构成块面,部分菱形纹之间有菱角的重叠现象存在,这种构成形态恰似与方胜纹压角相叠如出一辙。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人们运用抽象的点、线、面等元素组合成最原始的几何图形来装饰彩陶器皿,式样繁多,朴素优美,而且逐渐掌握了一定的纹样绘画装饰技巧,从而产生出变幻无穷的装饰效果,这都体现了当时匠师们巧夺天工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菱形纹是这一时段刻划纹样的主要母题形式之一,在整个黄河上游地区早期陶器的装饰纹样中,以菱形为母题的纹样或图案是出现频率最高、组合形式最为丰富、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纹饰,它是高原早期陶器装饰

6、纹样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纹饰。菱形纹是在由网格的进化演变中得来的,它是原始人类生产活动的图像化表现,它的产生应该是最大程度地受到了编织的影响(如渔网和猎网的编织纹样)。从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菱形纹在早期陶器的装饰纹样中是使用频率很高和形式变化十分丰富的一种主题,它作为对陶器的加工装饰手段,反映出黄河上游地区先民对这种模式化图案的特别重视,代表着当时人们对生产丰盛和生活幸福的追求。这种菱形纹为装饰的主题纹样发展一直延续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种出现频繁由多重线条构成的纹样与方胜纹的形式特点甚似。亦是此时期,方胜纹也已见诸记载,到隋唐宋更是盛行一时,因此笔者推断这种出现于彩陶上的菱形纹应为方胜纹样

7、的雏形。2.2生发于杂宝纹方胜纹的频繁应用依托于杂宝纹,杂宝纹又名“民间八宝”,它亦是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之一,多作瓷器上的辅助纹样。其最早出现于元朝,元朝虽然在统治政策上“民分四等”,对除蒙古贵族外的民族进行压迫和歧视,但是其民族文化政策则采用相对宽松的多元化方针,积极鼓励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且包容和接纳外国文化。也因此,杂宝纹中众多宝物的组合构成,恰恰体现着此时民族大融和的盛况。发展至明后,随着经济的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