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 李白

唐诗鉴赏 李白

ID:38093734

大小:3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4

唐诗鉴赏   李白_第1页
唐诗鉴赏   李白_第2页
唐诗鉴赏   李白_第3页
唐诗鉴赏   李白_第4页
唐诗鉴赏   李白_第5页
资源描述:

《唐诗鉴赏 李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试析李白的《蜀道难》及其诗风莫再柳201005001033莫再柳注会10-12011年6月20日读《蜀道难》有感。摘要:文章对我国伟大的唐代诗人李白的浪漫主义代表作《蜀道难》及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做了一唱三叹的评价及赏析。关键词:《蜀道难》浪漫主义清新俊逸《蜀道难》中,李白以雄健奔放的语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由秦经剑阁入蜀一种上奇险壮丽的山川,表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惊人的艺术表现力,给我们一种极高品位的艺术享受。“噫吁戏,危乎高哉”这是全诗开篇。这种开头颇为别致、奇特乃至于“险”。在一般描写自然景物的诗中这是少有的一种写法。这一句仅寥寥七字,诗人在其

2、中就安排下五个表示语气的虚字,非大手笔不敢为也。除掉虚字,剩下的突兀在我们眼前的还有什么呢一曰“危”,二曰“高”。这一“危”一“高”,就紧紧扣住了题目中的一“难”字,成为“蜀道难”的两个不可分割的侧面,犹如双峰对峙,二水分流。这种大胆的表现手法,借用李白自己的诗句来形容,那就是“山随人面起”。此时,蜀道的全貌尚未展现于我们眼前,然而,一声“危乎高哉”的惊叫却进人了我们的耳鼓,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相当高明的“先声夺人”的艺术手法,同时给人造成一个悬念蜀道究竟如何“高”,又如何“危”。诗人出奇制人,将“蜀道之难”与“上天之难”相比较。之后李白开始描写蜀道之难

3、、之高、之危。“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而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这四句暗示出一个字:“难”!以时间之久,来暗示蜀道之难。接着,李白只给我们看:“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峨眉本是当时认为天下最高山之一,通过蜀道的一条“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那么蜀道之高峻也可想而知了。诗人并未放过描绘的时机载载孑立于“天梯石栈”之上,鸟瞰“冲波逆折之回川”,行人到此,肉跳心惊偶一失足,遗恨千古岂但是人,就连那体态轻盈、擅长攀援的里手—猿揉,面对首这险峻的深山峡谷,也因无计可度而正在大犯其“悉呢这一上一下,对比十分强烈。水险,更显得山势高峻山高,更

4、觉得水势险急。这就更加反衬出山路的险阻难行。在这里,作者将美丽的神话、迷离的传说穿插起来,忽而追溯“天梯石栈”的历史,忽而回到“猿揉欲度愁攀援”的现实,诗人通过一连串的想象、联想、比喻、夸张、对比等手法,给人造成一种蜀道确实高得不能再高、危得不能再危之感。至此,诗人将蜀道之难、之高、之危都作了一些极其夸张的描写,但是诗人并没有在此停笔。诗人好似读者小心翼翼而又步履维艰地开始踏上了蜀道:“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为了加深悲凉的气氛,诗人又驱遣一群悲鸟在深山老林间凄惨地号叫,几只啼血的杜鹃在月夜的空山中悲鸣“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此时此地,此

5、情此景,“何人不起故园情”这里,诗人采用了一阿种身临其景、移步换形的手法,让读者感同身受,不禁随着诗人再次高吟道“蜀道之难,难阿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句,是全篇的主旋律,在本诗中凡三见,为诗人跌宕之笔,在这里是第二次出现,并不使人有重复之感,反而认为恰到好处。这是因为,诗人在调动各种艺术手段,让人身临其景、耳闻目睹蜀道之难后,即使诗人此时缄口不语,你自己也会仰天长叹“蜀道之难......”现在,诗人为我们唱出了此句,正中下怀,何重复之有呢?下面,诗人仿佛是用一组特写镜头,继续表现蜀地山川的险要形势在那“连峰去天不盈尺

6、”的高山峡谷之中,“石水崖转石万壑雷”,“使人听此凋朱颜”;在那百年“枯松倒挂”的陡崖绝壁上,“飞湍瀑流争喧豗”,令人闻之毛骨悚然!以上的描写,均是为下面作者发议论张本。———蜀道如此艰难,形势如此险峻,更加上“峥嵘而崔鬼”的剑阁,因此,即使“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天半人云”,也不要去吧—“磋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即使你能克服大自然的艰难险阻,来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方,倘若“所守或匪亲”,那就非同儿戏了。蜀道本为天险,如果再加上用人不当,造成分裂和战霖,那麻烦可就更大了这里,充分体现了诗人对时局及潜伏危机的一种隐忧与关切。后来的安史之乱已证实

7、诗人的这种优虎并非“祀国无事忧天倾”。因此,诗人最后发自肺腑的一声警戒之辞似乎也格外高亢、有力,使人为之动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从而收束了全诗。读罢全篇,掩卷深思,我们可以看到,李白的这篇《蜀道难》之所以比同时代或后代诗人描写同类题材的作品高出一筹,成为这一题材的千古绝唱,是有它自身深刻的原因的。与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不同,李白诗歌的风格是“清新、俊逸,杜甫在《春日忆李白》一诗中写道“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这是说得很确切的。正如许多伟大的作家一样,在李白的全部作品中,也包含着

8、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方面的因素,但就他的主导倾向而言,他却是一个积极浪漫主义的大师。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者,他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